当前位置: 首页

西部红烛丨我在蒙自当老师

发布时间:2023-12-08 10:31:44

曾长春,199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毕业后于上海位育中学教书,2004年至2007年到云南屏边县支教,2008年留教云南至今。

一、师大滋养 学有所成

我的大学是在陕西师范大学就读的,它是西部一所非常有名的师范学校。母校给予了我走向三尺讲台的厚实功底。她除了重视师范生专业理论课外,还非常重视师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多丰富的校园活动平台。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时至今日,一想起母校,就有一种如乡愁般的情怀充满我的内心。

入校后,我加入了学校舞蹈队,那一年正好是陕师大50周年校庆,我参演了校庆舞蹈《俺从黄河来》。母校地处西安,通过校庆活动我迅速加深了对母校,黄土高原及黄河文化的认知。此后,作为艺术团成员,我参加了《黄土黄》《北风吹》和《密林深处》等节目的排练,连续参加了数届陕西省大学生舞蹈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当时所在的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有思政、经济管理和法学三个专业。经济学社是学校成立比较早的学生社团,我有幸加入其中。1995年7月,我随经济学社在校团委李瑛老师带队下到陕北靖边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扶贫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我第一次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第一次踏上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第一次到达毛乌素里沙漠边缘。这次活动对我影响深远,在我心里埋下了做一名志愿者的种子。我更加理解了《俺从黄河来》《黄土黄》等剧目表达的精神内涵,理解了中国厚重的黄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现在回头看,当时我们学社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活动算是比较早的。

大四实习的学校是旬邑县原底乡原底中学。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足够的绿色蔬菜,每天就是吃馍吃面。学生的家庭条件也非常困难,经常用白水下馍,但他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得好,待人十分诚恳朴实。我们实习带队老师是哲学系的武天林教授,在他的引导下,我在实习生活中学会了吃面吃蒜,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无蒜,再好的面我都食之无味。

二、位育工作 技有所长

1998年大学毕业后,我去了上海市位育中学工作。位育中学是上海市首批现代化寄宿制高中,那边的工作经历为我打下了崇尚素质教育、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相融合的工作底子。当时正逢二期课改启动,素质教育改革已经提出。时任校长敢为人先,领导位育中学在这方面走得非常早而且务实:从创新班到选修课,从研究性学习到学生研究室,从校本部到设立国际部,从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发展到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三大主题节日活动。东方绿舟团队合作、南京社会考察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位育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实践中一路前进,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

图片

三、边疆支教 人生转向

扶贫先扶教。2004年位育中学接到了上海市教委委派老师到云南边疆支教的任务,这是沪滇对口帮扶发展的教育项目。母校教育中的西部情结、靖边的扶贫志愿者活动、原底中学教学实习的遗憾等一下从我的骨子里跳了出来。一听有支教项目,我没有多想就报了名,并得到了当时位育中学任博生校长的支持。

我一心想分到最边远的屏边县,后来,事如人愿。但真正到达支教点——屏边的时候,两地的落差仍然超出了我的各种预想。

图片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上海位育中学是现代化的寄宿制高中;屏边是边陲小城,屏边二中、一中是山坳中的乡镇中学。当我在上海已经开展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融合探索时,边疆的学校还没有配置上电脑;当我在上海已经开展综合探究型课程时,边疆的孩子有的还因为贫困不能上学……

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地干!

就这样,我先后在屏边二中支教了两年、屏边一中支教了一年。在这期间,我获得了云南省教育厅 “沪滇对口帮扶优秀支教老师” 的奖励,红河州政府颁发的“红河州荣誉公民”称号。

四、扎根西部 忠于初心

支教的经历,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追求……

当年大学实习结束,原底中学的指导老师在实习总结会上说的一段话不停地在我脑海中回荡:我知道你们都留不下来,你们的舞台和心也不在这里,只是希望你们以后不管在哪里工作都别忘了我们这里。

经过几番的抉择,最后我选择了留下,留在了云南,留在了边疆。有人一直不理解我为什么到了上海最后却选择留在了云南。这里面有母校教育埋下的种子,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土壤,有沪滇对口帮扶长期地耕犁,有边疆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机缘。

图片

蒙泉养正,孜孜不倦。我现在工作的学校蒙自一中是滇南的一所名校,今年已经建校110周年了。一中的老校区(现在的蒙自实验中学)毗邻蒙自南湖,而蒙自南湖是云南米线的发源地。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大,联大的法学院和文学院曾在蒙自办学过一段时间,其校区与蒙自一中老校区仅一墙之隔。所以,蒙自一中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一批一批的学子从这里毕业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教育改革的春风沐浴下,蒙自一中也需要创新、转型、发展。

在蒙自一中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始终站在教学一线追求精致的教育。我当过班主任;担任过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牵头组织过红河州政治中心教研组研讨活动。我曾被蒙自市教育局聘为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课赛评委;参加了红河州中考阅卷、云南省高考阅卷工作;成为西南大学教育硕士校外指导教师;是红河州专家协会会员、蒙自市教师招考面试官成员库一员。

五、抱道不曲 拥书自雄

好的教育非常重要,母校及恩师给予我的正是如此。

至今我都记得母校陕西师大“厚德、积学、励志、敦行”的校训,“抱道不曲  拥书自雄”的学风,铭记着恩师雒朝梁老师的教诲“长春,你思维比较活跃,以后做事要踏踏实实”。经过多年,现在对母校和恩师的教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何为“抱道”?就是自己要站上三尺讲台,站稳三尺讲台,站定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必须甘于平凡的值守。何为“不曲”?就是要给学生正确的美的东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就是立德树人。

图片

“拥书自雄”就是要不断钻研教法技巧,用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来突破自己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自己落后的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追求工作的精致,实现高效教育。“大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图片

1994年我跨入母校的大门学习,1998年从母校毕业去了上海, 2008年留教云南至今。岁月如梭,一晃20多年过去。随着祖国建设的发展,尤其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推动下边疆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屏边县通了铁路和高速路,屏边二中、一中已经有了现代化的校舍;蒙自县则已成长为一个比较现代的县级市,蒙自一中也成为了云南省一级二等高中。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2035年远景目标指引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边疆会越来越好,边疆的教育发展也会越来越快。新时代,师范生扎根西部教育应该会有更大的作为。

图片

我也有一个梦,我把它植根于西部教育的沃野里,“忠于初心,立德立言”“抱道不曲,拥书自雄”就是它不断成长的营养,这是母校陕西师范大学的传承。

兴国从教,矢志不渝!

图片

责任编辑:李佳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曾长春优秀校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