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薪者”杨清源:奉献一生光和热 让真理的火炬世代相传
9月10日下午,我校召开“2021年教师节综合表彰大会”,颁发学校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我校民族教育学院退休教师杨清源获此殊荣。抗美援朝老战士、思政课教师杨清源教授,退休31年先后为高校、中小学校、部队、社区、青少年管教所、企事业单位等230余个单位义务作报告320余场,听众近11万人次。如今,作为一名“西部红烛”,鲐背之年的杨清源依然坚守宣讲阵地,义务为下一代讲授党史国史,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奖章戴在身上,党对老同志的嘱托永远记在心上,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奉献一辈子。”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退休教师杨清源身着笔挺的军装,反复端详胸前金灿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91岁老人布满皱纹的双眼闪动着光芒。
从军行:三八线,生死线,战火中淬炼青春
1951年2月,当时随军在甘肃天水修铁路的杨清源放下工具,拿起了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气温零下35度,我们冒着鹅毛大雪,背着枪和子弹,踩过八九十里的雪路,奔赴三八线,参加第五次战役。为了躲避敌机,只能在夜里行进。”
呼啸的炮弹炸起的土块碎石飞溅到身上,他抱着八十斤的炮弹箱似离弦之箭冲向前线。子弹擦身而过,屡次死里逃生。三八线,一条保卫祖国的战线,也是年轻士兵们的生死线。70年过去,战场上的画面仍历历在目。
图为杨清源(右)参加抗美援朝之前与战友的合影
1953年,杨清源和战友准备回国,在火车站排队脱帽,面向着朝鲜的大地,与流离失所、饱经战乱的朝鲜人民挥别,向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告别,宣誓回国以后继承他们的遗志,把国家建设好,让下一代远离战争,将书桌永远安放在和平的环境里。
爱国志:尽余热,竭余力,传承革命薪火
归国后,杨清源继续在部队服役;从部队转业后,在我校任马列主义教研部党史教研室副主任、民族预科部主任;1984年起三次当选西安市雁塔区人大代表,1990年退休后,一直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挥光和热。
“现在很多青少年不知道当下的美好生活是怎样得来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他们追溯革命源头,把中国革命、建设的艰苦历程,把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事迹告诉他们。”退休之前,杨清源早就想好了退休后要做的事情。
“我现在已经九十岁了,是下午四五点钟的夕阳,但也有光和热。只要我的身体还硬朗,多活一年就讲一年,多活一天就讲一天。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杨清源说。
退休31年,杨清源先后给各高校、中小学校、部队、社区、青少年管教所、企事业单位等230余个单位做报告320余场,直接听众近11万人次。从第一次报告开始,他就给自己立下“四个不”原则:不要课时费、不要纪念品、不要吃请、不要接送。而所得奖金也用于奉献社会、奉献学校。他做报告从未迟到过一分钟,甚至提前一天勘察好授课地点,计算好交通时间。
从《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故事》《不要忘记革命先烈》《井冈山的烽火》《伟大的长征》《八年抗战》《抗美援朝》,到《百年奥运梦》《抗震精神民族之魂》《中国梦我的梦》《抗战精神永放光芒》《五四精神薪火相传》,30多年来,革命精神在时代发展中蕴生出新的内涵,杨清源的报告也与时俱进。近年来,他还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带进了第二课堂,引入了学生们的头脑。
为了把握演讲节奏,杨清源一字一句地录音并自放自听。为了增强感染力,他创新发明了主讲听众、图解 朗诵 歌唱、亲见 亲闻 亲历、革命历史 时代正能量的四维演讲模式。为了充实讲稿,他三上井冈山、参观展览、多方查阅史料、摘抄报刊、阅读回忆录。
年纪越来越大,出门越来越艰难,杨清源萌生了开办家庭课堂的想法。2019年12月,在并不宽敞的客厅里,他为10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讲起了革命故事,“大家听得很认真,我很感动。”这位和时间赛跑的老人,正在竭尽全力以他的行动影响着更多的人。
公益心:不停歇,不留名,用善点燃善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国家有难,我们有责。五六十年代,我参与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随部队无数次深入湖北田野乡村、百姓家中帮忙劳作,是武汉人民养育了我”,说到动情处,杨清源哽咽了。他特地向组织交纳特殊党费5000元,还为学校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捐款5000元。像这次一样,多年来,杨清源默默温暖了许多人。
看到陕西户县丈南村西瓜滞销的新闻报道,杨清源立即前往当地购买了540斤西瓜,全部送给了在一线辛勤工作的保洁员和校卫队员们。逢年过节,杨清源也不忘给他们送去慰问品。杨清源还自掏腰包为西安两个社区的10户生活困难家庭买米面油,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有一年,校卫队在杨清源不知情的情况下粘贴了表扬信,他知道后连忙找到负责人把信揭掉,“这么多年一直没说什么,悄悄做就是了”。他还坚持参加学校手写新生录取通知书活动。
从这位拥有64年党龄的老同志身上,看得到壮心不已、鹤发松姿,看不到一丝懈怠的眼神、一刻放松的步伐。两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四次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背后,是杨清源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和坚持。
多年来,杨清源作为一名“西部红烛”,始终秉持着“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信念,将生命的光和热全部播撒在深爱的土地上,让革命精神永放光彩,让民族历史永不褪色,让源源善意永葆生机。就像老人常说的,宣讲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是永不衰退的事业;关心下一代成长,奉献老一辈余热,是矢志不渝的坚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