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 电影分享——艺术与理性的救赎
同行社区·∞青年说③ | 电影分享——艺术与理性的救赎
艺术与理性的救赎
同行社区·∞青年说
本期∞青年说,我们荣幸邀请到山西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两位辅导员老师进行电影分享,让故事照亮彼此的心灵。在艺术与现实的同构下,突破精神和生命的困境,找寻艺术与理性的救赎。
《波西米亚狂想曲》:不完美的真实力量
皇后乐队(Queen)是20世纪最著名的摇滚乐队之一,这部电影讲的就是皇后乐队主唱Freddie Mercury的故事。电影用最朴素的镜头语言,撕开了摇滚传奇的光鲜外衣。开场那个在机场搬行李的Freddie Mercury,说话漏风、龅牙突出,却大胆地和乐队自荐。这个笨拙的起点,奠定了整部电影的真实基调——伟大从来不是天生的。
01不完美的力量
导演没有回避Freddie的缺陷:龅牙特写多次占据银幕,早期演出时摇晃的话筒架透出青涩,斑驳脱落的隔音棉见证着《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诞生。当唱片公司断言「电台绝不会播放六分钟的歌剧摇滚」,镜头切换到数百次人声叠录的控制台——乐手们用铅笔在乐谱边缘写满注释,将唱破的音符剪成采样素材。这些粗粝的创作痕迹,远比后期CGI特效更贴近艺术真实的温度。
02迷失与觉醒
电影中段真实展现了成名后的混乱:Freddie在豪宅泳池边发呆,派对上的酒杯摞成塔,钢琴上堆积着未拆的信件。但最有力的转折不是跌入谷底,而是他主动联系队友排练的清晨——没有煽情的对白,只有四个中年人像学生时代一样调试设备,争论每个音符的时长误差。
03传奇的诞生
影片的最后十四分钟,教科书般复刻再现了皇后乐队在1985年LIve Aid演唱会上的辉煌,演唱会吸引到了十七万人到场观看,十九亿人通过电视转播观看。Freddie弹钢琴时微微颤抖的手指,吉他手调试器材时的皱眉,鼓手甩出的汗珠在灯光下清晰可见。镜头从人们的头顶掠过,聚焦在这个摇滚传奇挥舞的肩膀上。Freddie在舞台上奔跑跳跃,倾力演唱,是在对抗和挣扎、在和解和救赎、在才华和声名的裹挟中再次找到自己,重获新生。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传奇,都是从笨拙的坚持中生长出来的。当Freddie在舞台上张开双臂,接纳了自己所有的“不完美”,那一刻的震撼远超任何完美表演——因为真实,永远比虚构更有力量。
——2023级本科生辅导员:阎致广
《美丽心灵》:爱与坚持是永恒的证明
电影《美丽心灵》,是理性与疯狂的交响,是天才与困境的碰撞,更是一位数学家用一生诠释的“坚持”与“救赎”。翻开这部影片,我们不仅看到约翰·纳什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更读到一份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回答——人生的意义,始于热爱,成于坚持。
01
约翰·纳什,一个天赋异禀的数学家,凭借对博弈论的突破性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璀璨明星。然而,他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他说:“我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我的理性战胜我的疯狂。” 这份坚持,不仅是对学术的追求,更是对自我的救赎。在幻觉与现实的交织中,他一次次迷失,却又一次次挣扎着寻找真相。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用无条件的爱与支持,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锚点。
02
从普林斯顿的校园到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纳什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他曾在幻觉中为美国政府破译密码,也曾因精神疾病被送入精神病院。然而,他从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也从未放弃与疾病的抗争。他说:“我依然能看到那些幻觉,但我选择不去理会它们。” 这种对理性的坚守,不仅是对学术的执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03
影片的结尾,纳什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向世界展示了他的成就与勇气。他说:“只有在爱的逻辑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这一刻,他不仅战胜了疾病,也完成了与自我的和解。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丽心灵,不仅在于智慧的闪耀,更在于对生命的坚韧与对爱的信仰。
《美丽心灵》不仅是一部关于天才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光辉的赞歌。纳什的坚持、艾丽西亚的守护、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抗争,无不让人动容。影片通过纳什的传奇人生,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尊严与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源于内心的坚韧与对爱的信仰。
“没有绝望的困境,只有放弃的自我。” 愿你我的人生,因热爱而充实,因坚持而闪耀。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生活的挑战中找到自己的“美丽心灵”,在爱与坚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陈政婷
银幕散场,人生未央。愿故事的火种点燃每位数苑学子心中的光——在泥泞中仰望星空,于裂缝里生出羽翼,让每个平凡日夜皆有奔赴热爱的勇气。下一期的∞青年说,将继续思想的碰撞,人生的启迪,让我们扬帆同行,期待下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