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民·博雅社区||推陈“初”新,躬身立“民”|昔阳县之行——追寻历史足迹,唤醒时代记忆,传承古县辉煌
昔阳县,处太行之西,坐晋中之东,领山河之分势,扼晋冀之要冲,是古肥子国所在地,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县。这里红色基因赓续弘扬,当年大寨人虎头山上开山辟地、拦河筑坝的壮举影响了一个时代;这里文化传承继往开来,北魏石窟,宋金文化,传统村落于当代交相辉映;这里探索发展不断前行,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引进先进大棚种植技术,采摘园、养殖场在传统村落熠熠生辉,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碰撞,历史与当下的致富双赢!
初民学院“启行”社会实践服务联合三立学院(三立书院)“知民情,懂国情”赴山西昔阳暑期社会实践团于七月之初前往山西省昔阳县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走访调研。他们深入红色文化,历史古迹,探寻古县发展脉络;走进农村乡镇,田间地头,深入体验民生劳作;前往模范村落,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走访问询代表性产业,知民情,懂国情,让火热青春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在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一、追寻历史足迹,学文化与古迹的深刻底蕴
7月7日——8日,实践队的成员们先后前往“昔阳县图书馆”“昔阳县文化馆”“昔阳县博物馆”“宋金文化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场所,深入学习古县文化传承,探寻古县历史文脉。
在昔阳县博物馆内,讲解员生动风趣的讲解带来了阵阵掌声,从历史足迹到激情岁月,实践队的成员们展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充分结合自己所思所学,探讨历史传承,探寻昔阳古县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重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情岁月,回顾了昔阳先辈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行先为精神,在一件件历史旧物,一幅幅真实画作中沉浸式体验,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如果说昔阳县博物馆带我们了解了昔阳县的历史沿革,重温了更多的激情岁月,那么接下来的宋金文化博物馆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足迹——宋金古墓,出土文物,碑刻帛书,玉饰陶土,丰厚的历史颜色,多样的文物遗存,最具代表性的墓葬文脉,碑文石刻在当下仍旧熠熠生辉。实践队的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宋金古墓、文物所体现的生活习俗,家庆家风,在听与看的过程中积淀了历史文化素养,涵养了时代精神品格,不仅对昔阳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培养了实践队成员的历史情怀,家乡情怀,爱党爱国爱家的信念感也更加强烈。
昔阳县文化馆聚焦非遗与传承,布老虎,剪纸,花馍的宣传与教学将实践队成员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合唱,竹笛,排舞的多功能兴趣班亦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踏入文化馆的一刻,“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便传入耳中,老年人合唱团带来的震撼久久未消,隔壁小朋友竹笛班的教学便已拉开帷幕。老年人与小朋友的联结,非遗传承与现代教学的交汇在此刻得到了具象化。
区别于文化馆的热情与活力,隔壁的昔阳县图书馆则更注重沉浸式体验,一站式阅读。多功能高科技的朗读亭与具有时代气息的老式图书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再一次的碰撞更加展现了昔阳古县独有的发展特色。
通过两天的学习参观,实践队成员追寻昔阳县的历史足迹,在一看一听一学一思中感悟古县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丰富了实践队成员们的知识储备,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了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历史观文化观,更激发了实践队成员对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热情,使他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从而为之努力行动。
二
唤醒时代记忆,悟传统与现代的红色文脉
7月9日——10日,实践队的成员聚焦红色景点,感悟红色文脉,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大寨村”“虎头山”,昔阳特色街区“红旗一条街”,昔阳红色村庄“西峪村”和松溪公园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激情岁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一帧帧血色回忆中深入学习昔阳先辈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在“三分看景色,七分学精神”的国家AAAA级景区虎头山森林公园中,灰青色的石头路伴随着四围的密林显得恰到好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郁郁葱葱仿若诉说着当年以陈永贵副总理为首的大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故事。实践队成员们跟着讲解员的步伐,见证了军民鱼水池的真情,周总理纪念亭的启示,三战狼窝掌体现的奋斗不屈,陈永贵先生墓地带来的震撼,大寨纪念馆传递的精神面貌。
初民学院实践队成员陈梓健表示:“大寨虎头山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大寨人民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穿越时空的界限,我们在红旗一条街的古道上相遇。全程600米的街区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更以全新的面貌和丰富的业态,为实践队成员们带来了一场穿越时空的那年昔阳。秉承着“唤醒时代记忆,焕发城市新活力”的目标,红旗一条街以70年代的那年那事那情那景为依托,建设沉浸式街区体验项目,这条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街道将实践队的成员们带入了超绝“年代感”的体验中,感悟他们所不曾经历的那年那事。实践队的成员们在切身体验中得悟城市发展经验,学习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发展。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10日下午,实践队的成员们带着对英雄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前往红色村庄“西峪村”和松溪公园烈士纪念碑,纪念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为了中国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实践队的成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西峪惨案馆,参观了叶剑英元帅亲自提笔写就的西峪惨案烈士纪念碑,在一幕幕剪影中见证了革命先辈的血泪控诉。曙光照西峪,烽火燃太行,从血染蔡岭山的暴行到抗日模范村的反抗,再到不忘民族恨,建设新家园的毅力与决心,西峪人民牢记血泪仇,不忘民族恨,缅怀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光辉业绩,用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美丽,以此告慰西峪惨案中死难烈士的英灵。他们的典型事迹给予实践队成员以极大的震撼,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参观西峪惨案馆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同时也激发我们珍爱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无限恨,血火梦魂中,阅罢西峪惨案记,国仇家恨二旌乎,幸有史修成”。走出西峪惨案馆,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进了抗战时期西峪群众斗争生活的地方——西峪团结洞。西峪团结洞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艰难岁月的见证者。了解那段血与火、生与死的斗争历史,实践队的成员们在震撼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文脉的传承,将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天地英雄气,浩然壮国魂。返程途中,实践队成员们自发前往松溪公园的烈士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深情追思。没有无数先烈的牺牲就没有中华民族挺直的腰杆,在昔阳县这块浸透着英雄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上,实践队的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其中的血泪故事,斗争意志,从中汲取到了非常的力量。
正如烈士纪念碑碑文上所写:“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息。我们要传承烈士精神:忠爱国家、追求和平、无私无畏、舍身为民。”实践队的成员们也默默发誓:“我们要将对烈士的纪念体现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以崭新的姿态向着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昂首前行”。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情岁月到革命抗战期间的血泪历史,从古至今的发展文脉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历史震撼,从大寨虎头山到烈士纪念碑,这不仅是一次历史下的回顾,更是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课堂。实践队的成员们在切身体验中引起情感共鸣,在深入了解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历史,红色文化问题中得到了更深刻的思考,更在民族历史认同中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升华。
三、传承古县辉煌,看历史与当下的致富双赢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几天,实践队的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乡镇产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声音,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躬身实践乡村振兴战略,解锁乡村发展的“福”字密码,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实践队首先到达了昔阳县钟兴党群服务中心,深入社区基层,在实践中学习社区基层治理的发展密码,深入体验服务中心的发展建构,讲解员同志详细介绍了党群服务中心在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基层治理、资源整合、组织活动等多方面的重要功能,并带领实践队的成员们具体参观了青年之家,红色驿站,多功能活动室等专业化一体化区域。
在此过程中,实践队成员积极发问,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详细探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发展密码,深刻认识到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基层治理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基层治理范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随后,实践队成员们深入农村一线,前往大寨镇北亩村隆盛德梅花鹿繁育基地和素有“昔阳九寨沟”美誉的大寨镇南郝峪村。
大寨镇南郝峪村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近年来,南郝峪村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了“山水南郝峪,昔阳九寨沟”的旅游品牌,其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品牌民宿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来到大寨镇北亩村,步入鹿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中描绘的群鹿欢鸣,悠然自得的场景在这里出现。实践队成员与养殖基地负责人深入谈讨,了解了这个以梅花鹿特色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乡村振兴项目:该项目通过党支部的引领和村企联建,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了梅花鹿生态养殖产业,实现了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双重提升。
基地采用“种+养+加”的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养殖梅花鹿,还进行鹿产品深加工,比如与山西德兴隆酒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金鹿酒”,推动鹿茸的“药食同源”发展 ,通过特色养殖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在最后,负责人常晓君表示:下一步,北亩村将“以鹿为媒”,统筹推进特色养殖、精深加工、生态保护、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梅花鹿产业的亮丽名片和示范样板。
次日,实践队成员先后前往“状元故里”赵壁乡川口村和李家庄二月河文化艺术小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守护非遗文化匠心传承。
上午,实践队成员首先来到了素有“状元故里”之称的赵壁乡川口村。这里是金代状元杨云翼的故乡,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近年来,川口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掌握致富密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实现了乡村产业的新型“蝶变”,展现出了崭新的乡村气象。
川口村在产业发展上构建了“种植+养殖+光伏”的全方位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实现了显著增长,突破了百万元大关。村庄通过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和配套设施,深化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此外,川口村还积极推行“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五治融合”治理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和智慧化建设,提升了治理效能。同时,村庄注重文化建设,通过挖掘和弘扬状元文化,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通过这些举措,川口村不仅提升了自身的“颜值”,更增强了村庄“内涵”,成为了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乡村振兴画卷的典范。
下午,实践队来到李家庄二月河文化艺术小镇,漫步在著名“帝王作家”二月河的故居内,实践队成员们被院落独特的“囍”字和“福”字布局所吸引,院内所体现的凌氏家风家训给实践队成员们带来了更多的启发。
在与小镇负责人的探讨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昔阳县李家庄乡正依托二月河核心文旅区“囍字院”“福字院”开展多项文艺活动展演,最终将二月河故居打造成集研学教育、乡村休闲、文创开发深度融合、一体发展的艺术小镇,让名人故居“活”起来,真正发挥出二月河的名人效应,打造昔阳县旅游亮丽名片,扩大昔阳县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李家庄乡也积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监管、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积极引导村民树立分类意识,使全域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村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最后一天,实践队成员聚焦“昔阳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行实践”,来到了山西尚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在李家庄新材料产业园区,一台台强夯机紧张忙碌,一辆辆装载车、挖掘机穿梭往来......尚太锂电四期地基处理、土地平整夯实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如火如荼进行。
来到公司大楼,尚太锂电公司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范式,生产模式,作业方向,发展前景等,同时带领实践队成员们亲自走入生产车间,了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开发及全流程“智”造过程,展现了昔阳县新兴产业绿色转型的有效实践。
不论是传统村落的新型改造还是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有效利用历史轨迹发展现代化文创艺术小镇,通过新兴技术引进使旧时农业摇身“蝶变”成就乡村振兴发展代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使乡镇村落向着可视化方向优势发展……古县辉煌,传承至今,沿着历史的脉络,传统与当下实现了致富双赢!通过最后三天的参观学习,实践队的成员们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切身的实践,他们将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将课堂所学积极融入实践,回馈家乡,将个人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用青春的热血和汗水
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社会实践新篇章
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
贡献独属于我们青年学生的力量与担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