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笃行】暑期三下乡 | “赓续 铸魂 创新”太行山调研实践泽州县第四分队(六)
今天,泽州田野调查第四小组在乔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泽州县周村镇。周村镇地处泽州县西部,区域面积68.43平方千米。周村村是周村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周村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2006年11月,周村镇被列入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4年2月19日,被列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8月,周村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周村镇的南城门。旧时,周村城墙设东、西、南、北四门,加上西南角上的水门,四门加一水门,使周村有四门五关”之说。南北门小,东西门大,故南城门又称“小南门”。五门之中,唯南门至今完好。南城门为两层砖木结构,高约6米。首层门洞宽1.7米,高约2.3米,门内坡道长约14米,南低北高,供行人出入之用。门首悬有“金汤巩固”四字,据称为咸丰元年(1851年)当地文人张士达所写;门内则书有“凝瑞”二字。南城门二层为观音阁,其门内西壁嵌有大清咸丰二年(1852年)撰刻的《重修观音阁碑记》,东壁嵌有《南门巷补修》等三块石碑。据清咸丰二年《重修观音阁碑记》记载:“周村镇压南城上旧有观音阁,不知创自何时,重修于前明嘉靖年间,天香缥缈,久承法雨之施。”由此可知,观音阁在明嘉靖年间已经建成,在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进行重修。
随后,我们参观了周村的传统民居。周村内有许多传统院落,都保存较为完好,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郭家大院。晋城周村郭氏,曾富甲一乡,是一个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郭家曾有多人先后中举为官。其中,郭焕芝、郭象升、郭象蒙等都是山西有名的文人。郭家大院现已得到了初步整修,在院落大门处书有“郭象升故居”五字。郭象升生于1881年,字可阶,号允叔,晚号云舒、云叟,近代山西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郭象升才华横溢,善作诗文。他继承了桐城派古文的精髓,发表了不少古文作品,被誉为“山西第一才子”、“中国古文殿军”。
郭家大院亦称“西园”,坐落于周村西北角,大院共有院落十八进,规模之宏大、厅堂装饰之精美,为周村镇之最。据介绍,大院的建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郭家子弟中举做官后由祖宅“旗杆院”逐渐由东向西扩建而成的。其一进院(厅堂院)正殿主梁上写有的“大清道光十二年”字样,由此可以推断其西片扩建年代应为1833年左右。郭家大院分为东、西两部分,原有平顶院、书房院、旗杆院等18院之多,占地约12000平方米,现较完好的院落有6个院。郭家大院布局整体呈“U”字形或“凹”字形。故居按修建年代分为两部分,东侧部分以旗杆院、书房院等为主,为郭家老宅;西侧部分为清道光年间的扩建院落,以平顶院、平地院为主。郭家大院建筑面积庞大,建筑形制规格高,充分利用地形,主人仆人活动区分离,功能布局合理。故居梁架保存情况较好,梁上鎏金彩画生动逼真,浮雕刀工技艺精湛,令人惊叹。
之后,我们参观了周村东岳庙。东岳庙位于周村古镇北部,原北城门东侧,衙道巷北端,坐北朝南,位居周村镇制高点。庙中有明穆宗隆庆四年梁泉撰文《泽州周村镇重修庙祀记》记载:“经史莫考。重修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靖康丙午(1126年)地陷于金。贞祐(1213~1216年)金亡,庙经兵。迄元大德、至正间再修。我朝洪武宣德、正德初增修。历五十余年,镇人张仲让、司蛟等倡众以新。工始于嘉靖丁未(1547年)夏六月,落成于壬子(1552年)秋九月。”据此推测,东岳庙始建年代至少可追溯到宋元丰五年(1082年)。史学界对于周村东岳庙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车文明先生曾于 1996 年前往周村东岳庙进行田野调查,并撰写《山西晋城周村东岳庙考》,车先生在文中提及当时共发现碑刻四通,同时对唯一的一通舞楼碑刻即明隆庆四年(1570)《泽州周村镇重修庙祀记》以及庙宇所祀神灵进行了考述,梳理出东岳大帝诞辰迎神赛社的相关信息。以及丁雅琳老师的《山西晋城周村东岳庙戏曲碑刻再考》,也对周村东岳庙进行研究。
现存东岳庙整体布局宏伟壮观,为前后两院,前院山门正对钟鼓楼及一处舞台,东西侧各存一处舞台,三座舞台分别正对后院一字排开的三座大殿,舞台现仍保存有中、西两座。东岳庙山门五间悬山顶,屋脊施琉璃,余用灰瓦。前檐用方形抹角石柱双层鼓磴础,下为方形,上为鼓镜。柱头承阑额、普柏枋、雀替、斗三踩。头斗出假昂一跳、明间补间斗棋一朵,出斜拱,要头刻作龙头,昂嘴被锯掉。次间、梢间、补间斗棋各一朵,单杪。正心瓜棋上置拱额枋,隐出万棋,上承正心枋。承挑枋、挑、六架椽屋,上金桁处砌墙,前为廊,后檐及左右山面亦砌墙。明间辟为门,次间为屋。山门前有四级踏道。山门左右门枕前各有一只石狮,东边门枕上刻有“大清康熙四年仲冬吉旦创造”。大门为板门,有穿带,门楣上有门簪四枚,门后为拱形门洞,东壁上嵌有石碑两通,共刻一篇碑文,清咸丰元年解元邑人张士达撰《补修东南城隅碑记》,同治元年立。西壁嵌有石碑一通,阳城县庠生马坤撰《补修高台寺碑记》,乾隆三十三年五月立。山门内额书“见离”,草书龙飞凤舞,无落款。从建筑风格上看,山门为典型的清代式样。
东岳庙正殿建在1.8米高的砖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六架椽屋,单歇山顶。殿顶出檐平缓,有三彩琉璃剪边,龙吻尾部翘起,有垂兽、戏兽,无仙人、走兽,有悬鱼惹草。构架形式为乳袱对四椽,四柱。廊上立柱,柱高4~5米,柱头四铺做出琴面真昂,昂嘴三角形,栌斗粗大,面抹斜。转角铺作亦四铺作真昂,用鸳鸯交首。补间铺作一朵,形制与柱头铺作一致。正殿左右有较小耳殿各三间,悬山顶。明间前各有歇山顶门亭一座,山花向前。耳左右又为两个较大朵殿,石砌台基1.3米高,低于正殿,以示等级区分。根据《泽州周村镇重修庙祀记》记载,东岳庙在明代祀五位神灵。正殿祀东岳神,主生育万物,仁泽天下。本庙配享之神有四位:东朵祀增福,即增福财神,主人间财宝、福禄:东配殿祀二郎神,代表忠贞;西朵殿祀吴王,即吴泰伯,又作“吴太伯”,周太王长子,代表贤德;西配殿祀关王,即关羽,代表气节、忠义。另外,据村中老人介绍,大殿供奉的东岳大帝保佑国泰民安,龙王掌管人间降雨,为求风调雨顺,即“国泰”,东朵殿供奉龙王而瘟神控制百姓健康,为求百姓长命安居,即“民安”,西朵殿供奉瘟神。东岳庙东西两侧原有文庙、武庙,分别供奉孔子、关羽,俗称东小庙、西小庙。庙内西院中躺有两根石柱,刻有文字“正气直精一腔忠义天地脉,生员司助题金”“驰封微袋千古肃隆圣贤心,州河里张汝兴地内起石柱两根”。
东岳庙内现存明、清两代维修碑记大小20余通,为研究东岳庙历史变迁,当地民情风俗经济状况以及明清时期山西地区的建筑风貌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考察完东岳庙后,本小组师生还来到了周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了周村礼堂,聆听当地老党员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周村人民积极支持八路军,同日军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的感人事迹,深刻认识到周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浓厚的红色基因。
通过参观周村现在保留的传统民居和古建筑,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这里作为在明清时期作为商业市镇的繁荣与辉煌,一间间精美的建筑,一通通古朴的碑刻,无不在向我们讲述着周村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是为今天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