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怀:秦汉文明与中外交通》讲座纪要
应王炜林教授邀请,2024年6月4日晚,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特聘中国艺术主任、孙志新研究员在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情怀:秦汉文明与中外交通》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主持人王炜林教授对孙志新先生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孙志新研究员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大都会博物馆参与策划的三次大型特展,即《走向盛唐》、《忽必烈的时代:中国元代艺术》、《秦汉文明》,此次讲座就以《秦汉文明》展览为主要内容展开讲述。
孙志新先生首先介绍了秦汉时期所处的历史背景及策展初衷,认为秦汉两代是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其重要意义与西方同时代的希腊罗马文明相当。秦汉所建立的政治体制与思想体系成为后世立国的基石,其文化艺术对此后两千年的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千年来的历史实证说明:中华文明和国家的延续不仅因为有着高度统一的政权模式,更重要的是因为广阔疆域里的民众对于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随后,孙志新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秦汉文明》展的两大主题:1.秦汉时代创立统一的国家,阐述了政治统一而文明多元的国家模式的形成,和民众对统一国家和文化的认同;2.秦汉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展示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频繁的经济、思想、文化的交往,追溯“一带一路”的历史。围绕这两个主题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秦定天下”,讲述了秦作为一个统一国家是如何建立,秦为维护统一而实行各项制度,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制以及修建交通网和修建大型建筑等。第二单元为“大汉雄风”,解释了汉代是如何在秦代的基础上巩固统一政权,即实行统一的儒家思想、骑兵成为汉代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手工业为汉代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第三单元为“中宁大同”,展现了世纪之交时,达到国力顶峰的汉代内部的高度统一和周边国家的多元文化交流,展览最后选取了一面在长沙伍家岭出土的铜镜,其背面铸有精美的仙人神兽图像,环绕镜缘的铭文上写道:“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中国大宁”的字样诉说着时代的声音,体现了“中国”这一代表了广阔边疆统一故土的概念。
接着,孙志新先生对“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展开了详细的论述,这两条道路不仅带来了异域的商品和珍宝,其中兽形玛瑙雕饰、玻璃器、动物形串饰等文物均为最好例证。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艺术和文化上的交流互动,最引人注目的是精细的金粟工艺,考古发现显示,金粟工艺传入中国的时间在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有可能是从两条单独的线路分别传入的。内蒙古杭锦旗的匈奴贵族墓中出土的一顶带有金粟的金冠,说明了从北方草原地带传入的途径。然而,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南越王墓和湖南、广西的汉墓中发现的别致的黄金空心珠,则显示出金粟工艺与海上贸易的联系。两条道路的频繁的交往为秦汉文明注入了全新的形式和内容,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再生,秦汉时代不仅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历朝历代树立了一个持久的模式,而且培育了一个有国际情怀的社会,其吸收外来影响的能力恰是一个强盛、自信的中国的时代特征。
孙志新先生采用文物和史实,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与新发现的考古材料,分析和探讨秦汉时代中国政治上统一而文化上多元的国家模式的形成,同时追溯“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在提问交流环节,在场学生就大都会博物馆体验式导览课程、西方博物馆内无障碍化设施规划等问题向孙老师请教,孙老师细致认真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参加讲座的师生通过孙志新研究员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整体面貌与多元一体的文化交流,并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获益匪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