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文字为刃,发艺术之声——走进山大学子赵轶原创话剧《白雪公主》的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2024-05-10 20:33:33

“舞台上的艺术,在人心底刻下隽永。” 台上闪烁的光影,角色的深情演绎,让我们在有限的时空里,感知生命的无限。渺小的个人生命,在话剧中被拓宽,亦璀璨如歌。现代话剧越来越受青少年和中年群体的青睐,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各个时代各个阶不同性格人物的悲欢离合,传递着宝贵的人类智慧与情感。

1.表达——话剧的灵感与现实的共鸣

太原市千渡长江美术馆在1月28日至29日上演了实验戏剧《白雪公主》,这部话剧与我们以往所熟知的《白雪公主》剧情不同,其表达的精神主题与之截然相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思想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这场话剧打破固有规则,发出对现代社会中被书写的既定价值规则的怀疑之声。


该作品的编剧是2022级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赵轶,话剧的灵感来自于她的梦,梦中有一个女孩儿与导演争吵,这个女孩儿认为她所演绎的角色太过于固化,不像活人而更像被捏造好的玩偶,因此她拒绝演绎。新颖又迷幻的梦镜触动了赵轶,于是她将这个梦创作成话剧,搬上了舞台。


话剧的灵感更多来源于现实中的共鸣,就如同莎士比亚曾说过的“世界是一个戏台”,小至戏台上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大至剧本所传达的精神内核,都是编剧想要反映的现实。赵轶直言自己是一个表达欲很强的人,而话剧恰好是她表达想法的形式之一。“将想要表达的转化为我所创作的”,这是她独特的创作信条。于是,赵轶笔下创作出了一场又一场动人的故事和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她所书写的铿锵有力、 深入人心的戏剧台词,也是她成长的写照。

微信图片_20240509233539.jpg

2.体验——演员与编剧的不同

“不仅成为故事的创作者,也成为故事的参与者。”赵轶在做编剧之前,曾参演了话剧《清明·薪传》。从幕后走向台前,这种身份的转变能让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架构故事,从角色的第一视角与其他角色对话,会有新的体验。与此同时,赵轶认为参演话剧中的角色对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都有积极的影响,“我可以把心全都放在表演上,这种感觉非常踏实。”她可以暂时放下现实中的焦虑和压力,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故事之中,体悟她们的人生。“专注在角色里对我来说有一种很强的治愈作用”,所以赵轶特别爱演戏,爱呆在剧场里。破碎亦或者是圆满,戏剧是其中的桥梁。在舞台上,她可以摆脱生活压力的层层枷锁,得到灵魂的自由。


回顾这次经历,赵轶表示参演话剧《清明·薪传》对作为山大人的自己有着独特的意义。话剧《清明·薪传》是山西大学文学院为庆祝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献上的作品。在参演过程中,赵轶深入了解了山西大学的百廿校史:“我了解到最初山西大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背负着怎样的使命和荣誉;我也深受触动,当年在我国对大学的调整中,山西大学是以怎样的胸襟为我国的大学教育去牺牲自己、奉献自己;在今天它又是怎样去服务学生,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参演话剧激发了赵轶爱校、 荣校、强校的情怀,增强了她对学校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作为山大人为校庆献礼,她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微信图片_20240509233617.jpg

3.

尝试——让话剧有机会感动你

“我觉得要给话剧机会,让它有机会感动你。”赵轶这样对初识话剧的人说。她坦言,在接触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之初,都或多或少会有顾虑,担心自己不能够透彻地理解剧本和角色,担心自己无法与角色产生共鸣、合理地表达角色情感。对此,赵轶给出的建议是“多尝试吧”,只有在不断的接触和尝试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话剧的魅力,从而一点点磨平心中对新接触话剧产生的忐忑。

4.

磨合——对立中的和谐与统一


赵轶分享到,在排练话剧《白雪公主》的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地下室阴冷的排练环境让一些剧组成员反复生病,找好的演员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无法出演,以及导演、编剧、演员在排练时会产生一些小摩擦,这些细碎的事情都需要各方沟通、磨合乃至让步才能解决。“如何协调剧组成员、调节剧组氛围,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好取舍,对我来说都是需要学习的。”而作为编剧的她在和导演产生摩擦后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要尊重导演的意见,给彼此一点信任,尝试着换一种视角看待作品,或许这样也赋予了作品不同的意义。”后来,她欣慰地表示:“解开矛盾后,我们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各尽其职也各尽其能,事实上,最后呈现的效果确实比我想的还要好。”和羹之美,在于和异。排练过程中尽管有矛盾,但正是剧组成员间互相理解、协调配合,在对立的音符中找到统一的旋律,才让这个话剧逐渐被打磨地闪闪发光。

微信图片_20240509233621.jpg

5.映射——理论穿透的不合理

为了成为合格的创作者,更好地通过自己的表达来影响观众,赵轶秉持着兼容并包的态度,她在幕后付出了很多努力。理论层面上,她在高中就开始接触一些女性主义的理论,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她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习社会权力结构与群体关系等社会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因为有了理论学习,我理解了这个世界的规则和结构以及其背后的逻辑和利益,面对生活中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我才能发现其不合理之处,然后通过我的作品把这种不合理表达出来。”这是赵轶对理论的定位。当她的目光透过不同的理论框架映射到生活当中、去观察生活时,那些被忽视却需要被看见的部分就会显现,经过升华成为自己创作的理念或灵感。灵感绝不是拍拍脑门就有的想法,而是知识和经验、思维与智慧综合在一起的产物,正是因为它需要日积月累,正是因为它稍纵即逝,因此才显得格外珍贵。

微信图片_20240509233624.jpg

6.同构——艺术与现实间的张力


这种结合理论、从生活中总结经验的创作方式,也让赵轶发现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间的同构性。“小的时候演儿童剧,我会认为戏就是舞台上演、舞台下看,后来我参加一些戏剧节、进行话剧创作后,逐渐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剧场。”她解释道。这种同构性在话剧《白雪公主》中得以充分显现。“这场戏中主角的名字就叫做‘女演员’,同时现实中这个主角的身份也是女演员。剧中的导演把‘白雪公主’这一完美形象强加在女主角这个活生生的人身上,使自然的人陷入结构性的困境之中。反观现实生活,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类似的困境,同样需要识破结构的迷障,维护自我自由选择的权利。”当演员在剧场里演绎时,戏中人就活在剧场中,真实生活和剧场戏剧的时间线、空间线完美地重合在一起,这种身份、情境的重叠,时间、空间、环境的重构将艺术和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彰显出艺术独一无二的震撼之美。

7.发声——艺术创作的星星萤火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结合自己话剧创作的经验,赵轶分享了自己对创作的看法: “创作不仅仅是工作性、经济性的生产,而是你真的有话想讲,真的有话要说。”在她看来,创作一方面是在表达自我内心一份不得不发的强大的苦痛。“我宁愿牺牲一些令人艳羡的所谓的艺术成就,也要保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去发现这个世界不同的侧面,并且拥有把这些侧面表达出来的勇气。”另一方面,她认为创作更是因为社会某些不合理的存在需要被看见,而她愿意去做那个振臂疾呼的发声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当赵轶沉浸于思考中,“无数的人们”与“无穷的远方”仿佛杳杳而不可企及,但是她坚定地告诉自己:“虽然我的声音只能波及到一定范围,只能影响一小部分人,但我依然会尽力表达我眼中的世界,哪怕只能影响到自己身边的一个人,我也会去行动。”现实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抗争与正义的呼声却不可须臾或缺。不为缄默者的退缩逃避找借口;要做发声者,纵使燃尽生命,也要散发星星萤火的光与热。

微信图片_20240509233627.jpg

8.开辟——匮乏现实里的朵朵蔷薇

除了理论学习,赵轶也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她曾举办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读书会,运营宣传女性主义的自媒体账号;她成立个人话剧工作坊,尝试撰写基于不同主题、面向不同受众的剧本;同时她不局限于某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开放地接触各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发掘自己身上潜在的可能性。“戏剧只是一种我比较熟悉的艺术形式,它更适合我当下的表达,但我不会把它当作是唯一的。”谈及各种艺术形式和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她分享道:“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能够越过人本身,我要在现实生活中发展出一个完完整整的健康的自我。”戏剧是安放赵轶表达欲、创作欲的一个理想而纯粹的世界,但她不会把艺术的良好感受当作是生活的唯一,尽管现实有时是重复的、单调的、有规则的、乏味的,但是她会再开辟、多实践,让这块贫瘠匮乏的土地开出千千万万朵怒放的蔷薇。

微信图片_20240509233631.jpg

9.求索——学无止境的致远之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赵轶反思回顾戏剧创作对自己的影响,“学无止境”或许是最核心的关键词。赵轶不会把自己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她主动了解和学习其他文明中的戏剧形式、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观念等,始终坚持不懈地走在求学的路上。“戏剧本来就是一个可能性特别丰富的艺术形式,它本身就包容整个世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部戏你会写一个怎样的角色,要求你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正因如此,戏剧会催我不断地打磨自己,我既然要做一个长期的创作者,那我一定要先成为一个长期学习的人。”

展望未来,赵轶对自我的规划清晰且坚定。她分享到,长远来看,她愿意从事一些更基础的工作来磨练能力、积累经验,比如制片助理,编剧助理,宣传新媒体等工作。在近期,《白雪公主》的创作还没有结束,清明节期间还要再演两场,经过这次展演和观众的意见反馈,会对这个本子进行打磨和修改,最近她也在全力以赴准备演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祝愿赵轶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能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涓流所积,终成沧海,在不断产出优秀作品的创作之路上迎来自己的成长!

赵轶与其创作、参演的话剧在成长之路上彼此成就,身为编剧、演员的她也与舞台上的伙伴、舞台下的观众在一幕幕话剧中同彼此发出共鸣。她在现实生活与艺术理想之间架起话剧的桥梁,在文本可视化的过程中让灵感迸溅、让情感迸发,相信始终怀揣着创作初心的她,会继续让一只只思想的鸟儿飞往自我与他人的内心深处。

责任编辑:王依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太原市千渡长江美术馆在1月28日至29日上演了戏剧《白雪公主》,该作品的编剧是2022级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赵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