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三阶递进”打造数字化学生社区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学生社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已成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汕头大学将数字赋能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形成了“夯实数字基座-强化数据治理-创新智能应用”的三阶递进式发展路径,有效激发数字化技术赋能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培养适应AI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织密数字服务网,夯实社区服务数字基座
学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系统性规划和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学生社区数字化转型,打造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服务便捷的数字化育人社区。一是实施设备升级换代项目,针对学生社区网络使用特点,采用“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组网方案,实现了学生宿舍和公共育人空间全覆盖和无缝漫游;建立智能化网络监控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社区网络的运行状态、流量负载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社区网络服务稳定可靠;加强网络运维团队建设,优化快速处置流程,确保网络故障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二是全力推动物联网中台和智视感知系统建设,在学生社区重点区域部署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升级为人脸识别与校园卡双认证模式,既保障了社区安全,又提升了通行效率。三是搭建线上教育服务平台,依托“汕大学工”微信公众号,创新打造集跨时空思政教育、社区展示及场地预约、宿舍申办等十余项服务于一体的线上社区教育服务平台,以精准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四是完善便捷自助服务终端,在每个宿舍楼栋设置打印自助终端、智能洗衣机、自动售卖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实现24小时便捷服务体验,形成完善的社区服务生态。
图:学生在学生社区使用自助终端办理相关事务
二、打通数据大动脉,强化社区管理数据治理
在新时代高校管理体系中,强化数据互通是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的必然要求。一是打破数据壁垒,贯通学生成长数据链。学校依托校内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专业优势,打破数据孤岛,强化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互通共享,创新构建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将学生基本信息、宿舍管理、奖助贷评定、学业成绩、第二课堂活动记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整合,并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与教务系统、心理系统、门禁安全系统等校内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形成完整的学生成长数据链。同时,社区辅导员还将日常谈心谈话、走访调研、学业指导等数据进行数字化归档,进一步丰富数据维度,建立起动态、立体、可追溯的学生成长数据库。二是驱动数据赋能,精准施策服务成长。借助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社区辅导员可快速查询、筛选和分析学生信息,实现对学生整体状况的宏观把握与对个体需求的精准聚焦。例如,社区辅导员曾通过数据库发现一名学生出现学业成绩下滑、心理测评异常等多重风险信号。经数据关联分析,该生同时存在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辅导员迅速联动心理中心,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并结合其课表和个人兴趣,精准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和社团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帮扶,该生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学业表现稳步回升,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展现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图:汕头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系统界面
三、点燃数字教育芯,创新人才培养智能应用
学校精准锚定教育数字化新发展阶段,深度聚焦数字赋能,全力推动智慧教育全方位融入学生社区,全面提升学生数智时代核心素养。一是共建数字场域,拓展育人效能。学院提供数字化技术平台支持,学生社区提供实践场域供给。学生依托学生社区共建的学院数字技术支持平台,高效便捷地组建专业团队,匹配专业导师,快速掌握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前沿数字技能。学生社区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搭建起专业化直播间,为学生开展数字化实践提供坚实保障。如社区“青耕乡村”直播助农项目,学生利用“学院+学生社区”数字化资源平台,短短两次各三小时的直播活动中,成功售出火龙果1800余斤、贝贝南瓜1000余斤,相关短视频在抖音平台收获50万+的播放量。该项目获广东省电商直播竞赛二等奖。同时,通过“足迹记录+学分认证+荣誉激励+成果转化”全息化评价系统,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第二课堂从项目发起、学生参与,到最终成果产出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跟踪,确保育人成效。二是融合数字技术,打造思政新体验。学校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手段,将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爱校教育等移到云端,通过虚实融合的方式,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平台。如学生社区研发的《百年征程“易网”峥嵘》VR沉浸体验手游作品,结合潮汕党史革命故事和汕大校园风貌,在游戏中以情景互动、答题闯关、碎片收集以及成就奖励等方式创新党史学习,区域化、校本化的网络作品增强学生党史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该作品获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应用研发类三等奖。
图:汕头大学学生社区第二课堂全息化评价系统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