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三个聚焦”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来源:宁夏理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16:22:29

宁夏理工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通过党建引领、学生参与、文化建设“三个聚焦”,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提质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图片 1

2023年5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调研宁夏理工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

一、聚焦党建引领,筑牢社区育人“主阵地”

一是“党建+组织”建设。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及19个部门组成的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筹-部门协同-学院落实”三级责任链条。实施“月度监测+中期评估+年终总评”三阶段考核,将建设成效纳入学校年度重点考核指标体系和月度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监控报告,与部门绩效挂钩,确保责任压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双周周五下午深入社区开展“校领导接访日”活动,面对面听取师生意见;每两周召开一次安全风险研判现场办公会,及时排查隐患、解决问题,推动管理服务下沉社区,形成“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工作闭环。校党委委员坚持深入基层,每年面向全体新生主讲“开学第一课”,带头联系社区学生党支部,为入党积极分子讲授专题党课,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二是“党建+网格”管理。构建“双线四级五维六岗”网格化体系,以“党委统筹-总支联动-支部落地-党小组深耕”四级组织线为纵轴,以“学院-楼栋-楼区-楼层-寝室”五维空间线为横轴,配备“宿舍长-积极分子-层长-区长-楼长-支部书记”六级责任岗位,通过组织体系与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实现党建网格与社区管理的“双网合一”,将思政工作触角延伸至学生生活最小单元。三是“党建+品牌”创建。坚持“党建引领、多维融合”理念,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学生社区为实践平台,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创新打造“阵地建设+项目孵化”双轮驱动模式,精心培育出“一社区一品牌”特色党建项目,如“IT党建”“党建12315工程”“‘语’你同行”等,推动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学生社区育人体系,实现社区服务质量与育人成效双提升。已建成4个全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2个市级“五星级基层党组织”、4个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区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区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自治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培育单位,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党建品牌矩阵。

图片 2

吴伟校长深入社区开展接访日活动

二、聚焦学生参与,构建共建共享“新生态”

一是自治体系培育。成立学生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设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团工委、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宿舍等,建立6S宿舍管理标准,实现安全隐患排查、卫生秩序治理、晚未归学生检查、节假日值班执勤等自主管理职能。二是多元主体参与。构建“榜样引领+多元协同”育人体系,整合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资源,联动领导、教师、后勤、校友等力量,聘请“时代楷模”“当代雷锋”“全国自强模范”等全国先进典型担任育人导师。成立全区首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八一军社和国旗护卫队,负责执行社区防疫、防震、护校、消防等任务,形成了“军风引领校风,军纪严明校纪,战士带动学士,战友帮助学友”的育人典型案例,新华社以《挖掘退役军人优势 打造特色育人阵地》为标题进行报道,获评第十四届(2024)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优秀办学案例。通过遴选优秀学生代表、链接优秀校友资源深入社区开展“榜样的力量”宣讲会,强化朋辈引领作用。三是实践育人融合。推行社区成长积分制,明确参赛、获奖、志愿服务等活动的学分认定标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打造社区共享备赛空间,组建“导师+高年级骨干+低年级学员”的梯队式竞赛团队,定期开展“金种子项目打磨营”“模拟路演工作坊”等活动,覆盖选题、答辩、路演等关键环节。自2014年以来,与清华大学硕博士实践支队共同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已11年。依托社区平台打造“英模品牌”志愿服务矩阵,40支队伍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形成特色鲜明的“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准化-实践项目化-成长可视化”四维育人闭环。

图片 3

文化育人系列活动——博士进社区讲述考研与人生

图片 4

“师生茶叙”系列活动——精准助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三、聚焦文化建设,打造以文化人“软环境”

一是文化平台搭建。线下打造党团活动室、生涯规划室、心理工作站、文化小舞台等功能空间,建成覆盖12栋学生宿舍文化墙、文化长廊和读书角等浸润式文化空间。线上依托新华网、光明网、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报道“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设“简兮文化”“红色筑梦”等专栏推送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内容。通过42个学术科技类和兴趣爱好类社团开展音乐会、书画展等文化活动700余场,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实现了“以演促教、以练促学、演教相长”的良性循环。二是红色文化涵育。通过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对越作战老兵等英模走进社区开展专题讲座,讲述革命故事和红色精神内涵。组织红色主题观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党史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推动文化育人提质增效。依托社区开展向我校涌现出“忠勇的戍边卫士张海军”“舍己救人李学涛”“抗疫模范龚续潜”学习活动,以牺牲英烈的名字命名设立“李学涛标兵班”“张海军英雄班”“龚续潜模范班”,设立英烈事迹社区宣传展示区,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出“全国自强之星”郑修身、“勇救山火”朱英杰、“郑州特大暴雨救援抢险”王子航、“北京冬奥志愿者”赵楠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共同绘就宁理青年的精神群像。三是文化精品塑造。依托社区小舞台,进行艺术创作。利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编自导自演原创歌曲、舞台剧、舞蹈赏析等文化作品,部分作品入选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巡演节目,巡演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部队、走进企业,实现了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实践大课堂。其中音乐快板《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宁夏》,荣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优秀原创作品奖,2024年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高校原创文化精品。

图片1

社区文化小舞台——“舞”林大会

责任编辑:衣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