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维协同 探索立德树人新“黔”线——“一体双翼”型学生社区建设实践

来源:贵州大学 发布时间:2025-06-17 11:17:50

贵州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抓住获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契机,积极响应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要求,提出了本科生宿舍“三长制”、研究生宿舍“党建进宿舍”的“一体双翼”型学生社区建设思路。

一、党建引领铸魂,打造“红映溪山·党建+”育人品牌

学校党委行政对学生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确立党建引领为核心,强化组织领导为基石,通过“党建+”模式,多维度探索创新路径,为社区服务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思想引领”。通过开学第一课、艺术思政课、毕业生党课、实践思政课、微党课等方式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党史、校史,将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党建+素质拓展”。结合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书法、摄影、体育比赛等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将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下沉社区,发挥宿舍育人实效,推进社区文化发展。

“党建+安全教育”。通过宣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楼栋内开展防诈骗、消防安全及法律法规教育,旨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个人安全。

“党建+志愿服务”。结合雷锋日、开学季、毕业季等关键时机,鼓励学生为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此培养其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党建+双创”。邀请在学科竞赛、科研创新、就业领域有丰富经验和心得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学长,走进社区开展创新创业咨询、科研分享等活动,以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创新创业热情,提升相关能力。

图片 1

楼栋党支部、党员先锋队组织开展各类“党建+”活动

二、队伍入驻聚力,建设“溪山护航·多元+”育人队伍

领导力量、思政力量、专业力量、管理服务力量践行“一线规则”,以队伍入驻为抓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多元+”的形式多层次拓展育人队伍,落实服务下沉。

创新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学校党委行政+学院党委书记+辅导员楼长+社区党总支和党支部成员、层长+寝室长”五级学生社区育人队伍,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学院、党支部、班级和寝室,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开展“书记校长/院长与我面对面”座谈会百余期,确保学生反映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图片 2

在学生社区召开“书记校长与我面对面”座谈会

落实社区走访服务、“辅导员入住+楼长入驻”机制。发动学生社区育人队伍,深入走访寝室、自习室、实验室等共计16600余间场所,全面关怀学生,迅速响应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辅导员累计入住公寓近4000人次,精选骨干辅导员担任楼长,并实行每周楼栋办公制度,与学生共同生活,全方位守护学生成长之路。

图片 3

辅导员入住公寓、楼长老师入驻楼栋办公

心理健康教育下沉社区。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以心理工作室为载体,分校区开展心理工作室入驻社区工作;将“心语心线”下沉学生社区,提升“心语心线”的覆盖面和活跃度,帮助学生解决情绪与情感问题、压力缓解、改善人际关系等。

三、学生参与赋能,构建“青春溪山·学生+”自治模式

践行学生社区分校区、分阶段管理的建设理念,以学生参与为动能,以增强“四自”能力为目标,以“学生+”的形式多群体激发学生动能,推动学生社区自治。

完善楼栋网格化管理机制。组建了一支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构成的层长、寝室长、宿舍心灵使者等朋辈互助队伍,共计6700余人,他们积极参与学生宿舍楼栋管理,成为学生安全管理中的“前沿哨兵”。组建了170余人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之家”,参与学生社区建设,不断增强学生自主、自律、自立、自信的意识和能力。在研究生宿舍成立功能型党组织62个,本科生楼栋组建学生党员先锋队26支、团员先锋队31支,开展“我为同学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夯实“楼栋自治+社区共建”的学生自治模式。在楼栋层面,以“三长”助理、层长、寝室长、宿舍心灵使者及党员(团员)为主体,强化了他们的“一线哨兵”“沟通桥梁”和“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则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之家”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协助开展社区事务办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工作,切实帮助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

图片 4

学生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建设

健全社区学生评价模式。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完善《贵州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参与社区建设纳入综合测评;修订《贵州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贵州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细则》,提升社区活动积分值、活动级别等,更好发挥学生社区对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

四、文化建设浸润,打造“溪山Plus”社区文化矩阵

秉承文化育人理念,依托文化建设路径,旨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溪山Plus”模式全方位深化内涵,构建社区特色文化品牌矩阵。

建设社区育人新地标。充分发挥“贵州大学党建思政文化中心”红色地标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截至目前,贵州大学通过“红映溪山”思政品牌及相关活动,累计接待师生23000余人次,并成功举办了365批次的各类思政教育活动。利用溪山书房、“一站式”学生活动中心、教学实验农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场域,召开读书会、开展劳动实践、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沉浸式汲取知识、提升技能。

打造楼栋育人新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宿舍楼内公共区域,打造“院士风采”“党员风采”“学子风采”“学霸寝室”等文化板块,形成承载文化浸润、精神传承的空间载体;评选学霸寝室、文明宿舍,开展绿植认养、学子分享会、瑜伽训练营等文化活动。通过“浸润式教育”,形成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德智体美劳”培养目标、符合办学特色的社区文化氛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搭建“5+1+N”活动矩阵。成功举办了33期“红映溪山”宿舍微党课微团课、10期“辅导员面对面”、20期“心理教师社区说”以及26期“优秀学子有约”等活动,旨在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兴趣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朋辈间的互助合作。每年举办“我爱我家 共筑美好”寝室文化节,开展寝室门牌手工DIY比赛、寝室公约设计、作息表制作等活动,提升社区感召力,近3年,共计900余间寝室参与,475间寝室获奖。指导学院坚持“一院一特色,一栋楼一个品牌”,围绕“学业指导”“安全教育”“科技创新”等主题,在学生社区开展活动,近3年楼栋开展活动800余次,累计7万余人次参与。

图片 5

打造“红映溪山”宿舍微党课微团课、“辅导员面对面”、“心理教师社区说”“优秀学子有约”5类品牌活动

责任编辑:衣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