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下足“四个功夫” 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 发布时间:2025-06-17 10:58:34

西南石油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教育部党组和省委教育工委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精神,对照《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第一版)》要求,下足“四个功夫”全力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学生步入社会“最先一公里”,全面推动我校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更好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让社区建设顶层设计提档

一是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后勤工作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覆盖22个职能部门、15个学院,常委会每学期专题研究“一站式”学生社区,并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二是制定《西南石油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实施6类20条改革举措,全面优化“1+1+1+N”建设范式,持续完善“1+13×12345”工作模式,不断强化学校主导、学院主责、学生主体工作机制,着力形成“师生同建、我家我建、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三是出台《西南石油大学领导干部与教师队伍进学生社区实施办法》,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认真践行“一线规则”,切实把领导力量、育人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学生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构建学校“三全育人”新格局。

图片 1

持续强化“一站式”学生社区体制机制建设

二、在暖心服务上下足功夫,让社区建设条件保障提质

一是进一步推进线下空间赋能,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改造和设施配置,成立“一站式”社区学生成长发展中心,累计建成党团活动室、辅导员工作站、自习室、健身房、生涯辅导室、多功能活动室、开放式会客厅、创业路演厅等10余类特色空间超2万余平米,有效满足学生交流、读书、休闲、运动等个性化需求。二是进一步推进线上社区发力,融合建设“数字学工”“易班”线上平台,建设活动报名、奖贷助勤、证件办理、请假销假等模块近50个,并通过党员之家、书香园地、心灵港湾等线上社区和各类特色网络文化活动,构建学校、学院、专业、班级纵向管理与校区、社区、楼栋、宿舍横纵交叉的网络学生工作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线下线上融合,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区服务线下线上一体化、智慧化,将缴费、洗衣、吹发、煎药等10余项自助服务集约到“家”门口,让学生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办理常见业务,同时将学籍业务、维修申报、场地预约等整合到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一网通办”。

图片 2

全覆盖建设10余类社区特色功能空间

三、在文化浸润上下足功夫,让社区建设文化品质提级

一是进一步提升空间文化内涵,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社区文化空间,根据社区特质、学科特色、学生特点,“一区一品”、因地制宜打造重要讲话、时政热点、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等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近10类,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二是进一步举办多样文化活动,广泛调动全校文化资源,综合运用各类文化阵地,开展特色寝室评选、典型事迹展等文化主题活动,引导社区学生党团组织开展理论研学、实践体验、交流研讨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技竞赛、艺术展演、劳动实践等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进一步提升社区文化品质,探索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径,进一步打造“党员三进工程”“七一行动”“六一仪式”“三师四带”等社区文化育人品牌,着力形成标志性文化项目、原创性文化作品、引领提升社区文化育人实效。凝练形成社区特色文化,充分调动党建、校史、专业、行业等多方资源,沉淀形成符合学校、社区特点的文化氛围。

图片 3

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特色文化空间

四、在师生共建上下足功夫,让社区建设成绩水平提效

一是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带头下沉。深入落实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领导干部把工作从办公区、教学区下沉延伸到学生区逐步成为思想共识,每年近百余名校院领导带头通过参加社区党团活动、支部联建、书记校长午餐会、社区坝坝茶等方式,走进社区一线,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共同建设更美好的社区大“家”。二是进一步推进多方育人力量进驻。实施辅导员“五进四联三提升”制度,要求全体辅导员常态化进驻学生社区,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动态,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推进“五老”、专业课、思政课教师和心理咨询、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行业专家等育人力量进入社区200余人次/年,年均开展微党课、“思享汇”、微课堂、训练营等活动逾200场,覆盖学生8000余人次,着力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实践能力,让社区成为学生筑梦起航之“家”。三是进一步推进社区学生主体参与。全覆盖建立党团组织,组建学生民管委,设立党员工作站、示范岗以及志愿者工作站,推进6类文明寝室创建,开展顶岗实践体验。组织实施“寓见”社区文化节与社区精品项目等活动品牌,探索建立社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七位一体活动体系,年均开展活动1500余场,参与学生3.2万余人次,社区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图片 4

各级各类育人力量进驻社区

近几年,随着学生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学生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持续走深走实,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以“三老四严”等为主要内容的石油行业优良传统和“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在广大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本科生深造率连续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2%以上;“苦干实干,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广大毕业生的坚定选择,70%毕业生扎根西部地区就业,奔赴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基层一线的达80%。先后涌现出全国“最美大学生”、第24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宸,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覃敏,“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杨润梅,首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潘磊,“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获得者朱松柏等一大批先进学生、优秀校友。同时,学校在学生社区建设2轮评级中均获A级,2025年3月获评2025年度教育部全国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等多位领导先后来校调研考察,均对我校社区建设理念、阶段性成效给予肯定;工作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10余次,并在全省学生社区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先后有30余所省内外高校来校调研。

责任编辑:衣俊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