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位一体”育人生态圈 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质量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积极探索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起步较早,2022年获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自主试点高校后全面升级、深入推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学校主要领导亲自部属、亲自下沉、亲自督建,目前已基本形成“1+5+52”的社区工作布局,面积近4000平方米,19个专任教师、辅导员工作室下沉社区,入住社区辅导员26人,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服务圈”“青春活力圈”“乐活文化圈”“智慧生活圈”,学生社区建设质效稳步提升,产生了较好地示范带动作用。
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设计布局
一、全面下沉: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服务圈”
一是强化高位推进。一体化推进“一站式”社区空间建设,形成了以“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大厅为核心,5个“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节点,52个社区驿站为延伸的“1+5+52”学生社区工作布局。二是强化融合联动。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融合联动,围绕身心健康、学术学业、生涯就业、生活自助服务等做好物理空间打造、项目平台搭建和线上系统支持。三是强化协同共育。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负责人通过座谈、走访、午餐会等形式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19个专任教师、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入驻学生社区;社区辅导员队伍实现本科生楼栋全覆盖、研究生楼栋全辐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校内外先进人物等经常性走进学生社区。
党委书记夏立新在东18学生社区参加“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交流座谈会
校长彭双阶在国交4栋学生社区参加毕业生座谈会
二、共建共管: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青春活力圈”
一是加强校院共谋。实施“片区包干制”,按照“一院包一楼”“一楼有一品”模式,调动学院参与社区建设。如南湖4栋社区以“健康社区”为主题,由体育学院牵头运营;南湖2栋社区以“文化社区”为主题,由信息管理学院牵头运营;东区18栋社区以“心动力成长”为主题,由生命科学学院牵头运营。二是加强党团共建。在5个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9个社区驿站设立党团活动室。各学院将党团组织下沉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宿舍,组建党员服务队。各职能部门将主题党团日活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延伸到学生社区。三是加强学生共管。设立楼长、层长、寝室长,协助辅导员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指导学生组建社区服务团队,鼓励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社区学生参与社区建设。
三、沉浸润心: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乐活文化圈”
一是优化社区育人环境。设置社区党团活动室、学生工作室、学生活动室、图书阅览区、自主学习区、健身休闲区,并通过空间绿植摆放、书画报刊放置、思想文化上墙等方式美化社区育人环境。二是广泛开展社区活动。围绕党建、思政、学业、心理、生活、就业等积极开展学生社区理论学习、政策宣讲、事迹分享、集中观影、指导帮扶等活动。三是塑造社区教育品牌。在学生社区,着力打造“学生社区大思政课”系列活动,塑造了“活力健身集体演练”、朋辈友爱计划“愈见伙伴”“传统文化游园会”“田野面对面”寝室座谈会、“文小狮四史学习大讲堂”等精品活动。
心动力社区开展团辅活动
四、数字赋能: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智慧生活圈”
一是夯实数字基建。学校开通了党团活动、学习讨论、生涯咨询、学业辅导等学生社区公共空间网上自助预约渠道,并向学生社区投放自助设备,为学生提供成绩单、在读证明、荣誉证书、奖学金证明书等20多种格式化文档打印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超20万。二是建好数据底座。学校在每个宿舍楼栋安装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实现社区门禁系统与智慧学工后台数据互通互联,通过面部识别验证通行权限,强化学生进出管理,对学生数据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测,并提醒辅导员对预警学生实施精准化管理服务。三是强化数字应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学生社区投入“动感单车”“身心反馈系统”“自助朗读亭”“宣唱吧”等自助服务设备,精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东区18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心流空间
学校将对标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进一步聚力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创新、数字赋能思政,持续深化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学生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提供“华师经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