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色北斗领航——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综合体

来源:江西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06-12 16:01:48

一、建设背景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江西工程学院北斗星学生社区以“北斗星”校级党建品牌为引领,深度融合“天工文化”与“红色文化”育人资源,现已形成“党建+文化+实践”的育人特色,致力于将社区建设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及思政育人实践园地。

二、主要举措 

(一)构建“红色北斗”育人矩阵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为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学校联合瑞金、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走读”“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旅行等活动,覆盖学生1.2万人次。为了发挥退伍大学生优良传统,学校打造“退伍军人示范寝室”,开展“开讲了—我的军装我的梦”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同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二是强化党建引领。标准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室”“党建+特色活动室”“辅导员工作室”“谈心谈话活动室”等,多层次开展理论宣讲和思想引领,举办匠心“友”约、“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渗透到基层一线“神经末梢”。出台《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服务承诺践行手册》,建立“三层五级”荣誉榜,激励学生成长。在本科四年级学生中选聘党员骨干,组建“兼职辅导员”工作队,有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是落实结对帮扶。开展每名领导联系一个学院、挂点一个支部、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个本科专业、联系一个宿舍、联系一名师生党员、联系一名非师生党员、联系一名思政课教师,联系一名高层次人才、联系一名困难学生的“十个一”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关注的热点等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急难愁盼。

图片 1

井冈山红色研学活动

(二)构建“三师型”育人共同体

创新“1+2+X”驻楼导师制,即为每个分社区至少进驻1名专业教师+2名专职辅导员+X名行业导师(含天工文化传承人、劳模工匠、优秀校友)。

一是辅导员进社区。建立辅导员入驻学生社区工作机制,安排辅导员在学生社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有效实现辅导员与社区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

二是专业教师进社区。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以学业导师、班主任等身份在社区发挥作用,每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少于2次,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项目实践等,助力学生成长。

三是行业导师进社区。在学生社区设立“特色工作坊”,组织学术名家、行业专家、优秀校友等,常态化在社区开展主题讲座和沙龙分享。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主要领导、江西长运新余公交公司403线路班组长李小英等为师生作专题报告,以个人成长历程和奋斗经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图片 2

匠心友约—我与书记面对面活动

(三)构建“红色+天工”双螺旋体系

一是利用育人场馆资源。先后投入600余万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思政VR体验馆”“天工文化展示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示馆”“红石榴家园”等场馆,营造全方位、立体化、浸润式育人空间,把红色文化和天工文化深深扎根全校师生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实现育人功能。

二是开展特色品牌活动。先后组建天工朗诵团、十百千宣讲团等学生社团48个,开展系列社区文化活动90余场,覆盖学生10000余人次。“天使之翼”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400余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14名志愿团队成员为抢救两名重度贫血肿瘤患者提供“点对点”献血帮助,他们的事迹被各大媒介纷纷点赞。每年举办“天工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图片 3

学生社区—“红石榴家园”活动中心

(四)构建“北斗智云”育人平台

一是高标准集成线上服务。持续推进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管理模式,打造“江工掌上智慧校园”多端平台,平台涵盖“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管理服务、公共服务、线上图书馆、诉求通道、AI小江”等七大板块应用和一体化业务办事大厅,依托信息对接平台,精准掌握学生新动向。

二是高精度描绘学生画像。学校依托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通过成立“算力中心”数据中心,进一步推进智能化、个性化、智慧化、高效化的服务模式和育人导向。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潜在问题和需求,使社区管理更加精细化。利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心理测评结果、社交媒体活动、饮食习惯等各项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的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特点,为学生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高水平开展精准帮扶。在高精度描绘学生画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帮扶目标,精准识别帮扶对象,整合帮扶资源,形成帮扶合力。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及时开展预防性干预,打好“人防”“技防”组合拳,切实保障学生在校安全。开通“江工诉求”互动服务平台,优化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着力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把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图片 4

北斗星学生社区驾驶舱一角

(五)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

一是全方位打造育人空间。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1+10+N”空间格局(1个指挥中心+10个分社区+N个特色空间)。建成“北斗星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中心,集成建立党团活动室、国防教育活动室、大学生活动中心、创客创意服务中心、健身中心等50余个社区工作室。学生社区设有红色书屋、夏布织纺展示厅、红色影院等多功能区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二是全方位优化服务流程。对师生息息相关的100余项管理服务事项进行流程再造、优化整合,设置综合服务窗口16个,同时配备6台自助服务设备,实现各类学生事务“只跑一次腿、办尽所有事”。

三是全方位提供经费支持。每年设立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区活动,每年设立校内资助资金800余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每年设立200余万元用于社区工作人员培训、表彰、日常办公和举办活动等,形成了“投入—建设—反馈—优化”的工作模式,实现社区服务与育人功能的深度融合。

图片 5

“北斗星一站式”学生综合服务中心

三、育人成效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注重强化整体布局、统筹衔接、创新实践和协同联动,着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新生态,巩固社区育人成效,学校获得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A”等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荣誉,“一站式”学生社区典型经验上报教育部工作简报。建校4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万余人,优秀校友纷纷返赣投资,兴办企业,建设家乡,实现从“老区育人特区用”向“特区人才老区用”的目标转变。

四、未来展望

江西工程学院将以“全国高校示范社区”为新起点,紧密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天工文化”与“红色文化”育人资源,持续深化“北斗星”党建品牌建设,扎实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衣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