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德讲坛】用传统乐器唢呐讲好“大思政课”
唢呐、民乐、文化
或许中华传统就这样源远流长
一曲《百鸟朝凤》技惊四座
得以探知中华传统文化跳动的脉搏
新与旧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
赋予民族乐器唢呐更强韧的生命力
本期希德讲坛有幸邀请到
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当代青年唢呐演奏家、
上海音乐学院唢呐专业教师刘雯雯老师
让我们跟随她一起
走进那声动梁尘的千年历史
寻觅文化的根脉
静心欣赏民乐的先声
讲座伊始,刘雯雯老师向同学们发起了一个有趣的提问:大家是否了解唢呐,以及对其有多少认知。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科普唢呐并非起源于中国,而是传入我国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融入本土文化,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刘老师通过播放不同的视频资料,为同学们介绍唢呐的发展历程。这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唢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多样性,更打破了大家对唢呐的固有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
刘雯雯老师分享了她从小与唢呐结缘的故事,起初在父母的带领陪伴下学习并登台表演,幼时也曾因同学的非议而有所动摇。然而,当她听到唢呐大师的演奏时,她坚定了为唢呐奉献一生的决心。在悉尼歌剧院和湖南卫视的舞台上,刘雯雯老师以一曲《百鸟朝凤》技惊四座。一口气40多秒吹奏曲目的精彩表现展现她精湛的技艺,将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也树立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唢呐,这一中国民间传统乐器的瑰宝,通过无数艺术家的锤炼和演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演奏乐器。
在讲座中,刘雯雯老师详细阐述了唢呐的构造和所使用的各种材质,同时介绍了东北派、陕西派、山东派等不同地域唢呐的独特演奏风格。她还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地区学习唢呐的心得体会。讲座的最后,通过同学们的热情提问和深入讨论,刘老师表达了她希望通过演奏唢呐,向大家展示中国故事的决心。她坚信,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文明的创新发展,必将在唢呐的演奏中碰撞出独特的魅力,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世界音乐,一定不能少了唢呐的声音。我想让唢呐登上更大的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唢呐的魅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把传统音乐的根扎深,将创新的路走宽,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走下去。
中华之音,绵绵不绝
在创新和深厚底蕴中焕发新生
中华传统在青年力量中汲取新活力
让文化自信充盈心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