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教育》专题报道!上海杉达学院:校园数字化升级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4-04-08 17:01:16

微信图片_20240408165542.jpg

从2022年12月上海杉达学院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到2023年3月协办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再到同年11月校长陈以一应邀在世界慕课大会上作题为“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治理——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的报告。杉达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

学校相信,在数字化浪潮下,主动谋求变革,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能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同频、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增量匹配。

精准服务师生教与学

曾几何时,办理财务报销业务是杉达教师的工作痛点。他们去财务处提交材料审核,常常要在财务处门口大排长龙。如果单据填报不规范、附件不齐全,他们还要往返多次。2020年的某一天,教师发现,财务处门口不用排队了。

“以前一张报销单走流程需要很久,现在我们把审批环节从线下搬到线上,票据数据连接共享,两个校区的老师再也不用为了审批报销来回跑了。”财务处副处长李玉茹介绍,2019年起学校数字化建设开始“提速”,“签字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即便2020年遇到疫情,学校的财务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023年,杉达智能财务机器人系统正式上线,利用OCR影像识别技术,自动生成发票数据、将内部控制规则嵌入管控流程,智能稽核,全面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并且进一步简化了教职工的报销手续——全电子发票的报销单,报销人甚至无需到财务处投递——实现了从“跑多次”到“只跑一次”到“一次不跑”的飞跃。李玉茹统计,截至2023年底,无纸化操作的报销业务已经占到总报销业务的83.45%。“不少高校甚至外省市高校都来杉达调研交流智能财务机器人系统。”李玉茹还告诉记者,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学校财务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效率都有很大提升。同时通过开设智能财务相关讲座,让在校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最新财务智能化发展水平,结合课程理论知识,深入财务业务实践。

杉达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管理,从财务处近年来的变化可见一斑。

在学校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马林看来,学校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发挥数据价值,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让办学水平可视化,让业务服务精准化。

2023年年末,杉达登记了两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一个是教学楼宇慧眼系统,实时发布两个校区所有教学楼的教室信息、排课信息、教室的课堂实时画面,功能齐全。另一个是智慧学工综合管理平台,从新生入校自助选寝室,到统计返校报到、费用缴纳、困难生评定、勤工俭学、二课活动、学分统计等,全面服务师生的学习生活。另外,学校领导可以通过数据驾驶舱看到教师科研、实验室使用等情况。

“2019年以来,学校专门划拨了一块数字化转型的经费。信息化建设刚开始时,由行政力量以及实时业务的需求驱动,而现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马林介绍说,目前各个应用在上线前都会进行测试并收集师生的信息反馈,如2023年末开始测试新的空间预约系统时,他就收到不少建议。原先的图书馆和体育馆预约,学生在线上申请后即约即得。测试后,相关业务老师就提出要加入审核环节,教务处则认为,不同空间的预约规则按需变化,自习教室需要添加教室资源池概念。比如自习教室可以设置为逐间、逐层开放,一间教室的学生坐满后系统自动开放新的教室座位预约,最大化提升空间利用率。精细化的业务需求调研,提高应用的使用率和生命周期,是学校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的基础。

据悉,目前学校信息平台上适配的各类应用超过50个,杉达师生接入率近100%,年使用次数超150万次。

培养具备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比数字技术进入教学管理更重要的,就是让数字技术作为教学内容融入各个专业的课堂。

数字技术涉及面广,学什么?怎么学?杉达的立足点始终放在未来人才需求上。“四年以后学生就要踏上社会直面挑战。如何让学生在四年以后理直气壮地找工作,甚至未来成为倒逼学校的技术大咖,这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副校长陈瑛一直关注着学生的就业动向。中国银行副行长来学校考察时留下的一番话让她印象深刻,银行需要的人才里,金融人才占50%,数字化技术人才占50%。这让陈瑛意识到,当前企业非常看重交叉人才,其中具备数字化技术的人才最为“吃香”。

微信图片_20240408165553.jpg

近年来,杉达开设了金融科技、现代酒店智慧经营、无人机航拍与测绘技术、智慧城市与孪生、数字时尚、开源技术创新应用、元宇宙教育等微专业,提供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推动数字技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金融科技是学校的热门微专业,16门课分别来自学校金融学和计算机类优质专业。上课的除了本校教师,杉达还把银行、证券的工程师、技术骨干请进课堂,以最新的企业项目为内容,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传授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在陈瑛看来,杉达学生或许没有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但未来他们带着项目经历和“金融+”知识,可以更快地适应并胜任岗位。这是他们的竞争力,也应当成为杉达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同样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还有数字时尚这一微专业。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戴竞宇介绍,这是国内第一个数字时尚微专业项目,以项目为驱动,产出了一系列数字项目成果。例如与同济大学师生合作的“智能衣柜App”,通过数字技术帮助用户搭配服装,预计将在2024年上半年上线;与丽婴坊品牌共同研发的可穿戴儿童口罩、数字化儿童走秀平台。杉达学生主要承担研发与测试工作。他们的努力得到了行业的认可。

谈及微专业,就不得不提杉达“1+M+N”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务处处长侯晓静介绍,“1”是主修专业,“M”是若干跨专业课程、模块,“N”是与专业相关或非直接相关的资格证书、能力证书、阅历证书。“微专业”就是“M”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环。“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可以多一些弹性,学生未来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和技术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她看来,人工智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学校设置专业和课程也应与时俱进。为探索“专业+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杉达设立了8个与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微专业,提供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将数字素养与能力培养落实到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学校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大数据等通识课程,建设1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房地产估价》《酒店房务实务与管理》等数字化教材已出版使用。

从数据走向数智

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杉达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为办学赋能,为学生未来发展助力,已经取得可观的成绩。

截至2023年底,杉达共计6542门次课程在线上平台运行。学校引入跨校共享课222门次,累计25212学生人次实现了跨校学分共享;输出共享课27门,选课学校376所,选课学生数达218984人。

作为教育部在线研究中心东西部融合式教学首批试点高校,杉达积极参与教育部“慕课西部行计划”,与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开展东西部融合式教学,学校“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向新疆学生同步开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雨课堂开展面向该校教师的讲座与研讨。2023年8月,学校还获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数字化实践基地”。

学校还大力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智能+”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形式。2022年6月,杉达“酒店数字化运营实验教学中心虚拟教研室” 入选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并推动成立了“酒店数字化运营研究中心”“酒店数字化运营实践教学中心”“旅游与酒店大数据教学实验室”等教研平台,让学生在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2023年11月,杉达胜祥商学院借由传统商科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成果,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虚拟教研室的理事单位。

学校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不少杉达教师认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还能再进一步。

“这几年杉达与不少技术公司有合作,试用很多数字平台后发现,来自不同技术公司的产品难以兼容在一起。纵深数据和横向数据怎么打通,是当前的一个堵点。”侯晓静认为,未来还应该思考如何将各种数据打通、共享,开展数据的分析挖掘,用以发现、评估、反馈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需求和特色,精准指导教师更好教学、学生更好学习、管理人员更好服务。

在学校的构想里,校务数据在统计出结果后,可以进行评估分析和趋势预测,甚至建立数据模型。学生在线上平台学习留下学习痕迹后,AI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生成学生画像和个性化数字教材,匹配相应的数字学习资源,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补充。


责任编辑:杨可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教育》专题报道!杉达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