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一线三阶四平台”,筑牢社区育人基石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党建引领“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坚决践行“一线规则”,建立三大工作机制,搭建四大工作平台,筑牢社区育人基石。
“一线规则”,零距离育人
坚决践行“一线规则”,制定出台《中共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农业学校)委员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学院领导干部、党支部、党员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社区一线、深入学生一线,及时了解、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建章立制,推动学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层一线,形成全员“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良好氛围。
图1:学院出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工作实施方案
三大机制,大联合育人
坚决贯彻“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建立三大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多方育人力量,汇聚起全员育人合力。在院领导层面实施“75321”工作长效机制,即“七走进、五联系、三参与、二讲座、一听课”工作机制。院级领导主动走进系部、班级、课堂、宿舍、食堂、社团、网络;每人联系 1 个系部、1 个党支部、1 个学生班级、1个困难学生;每学期参与联系学生班级活动至少 1 次,参与下寝室或社团活动或学生交流谈心至少 1 次;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 1 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党支部、党员开展“三个一”和“四导两助”工作机制。各党支部联系 1 个学生团支部,党员教师每人联系 1 名困难学生。党支部、党员教师联系学生要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与学生交流谈心至少 1 次;每学期参与学生活动至少 1 次;每学期解决学生困难至少 1 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及就业上的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的“四导两助”工作。党团联合形成“1+3+4”的培养模式,在“团推优一体化”接续培养工作中形成了“1+3+4”的培养模式,1个目标:强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3个培养维度:院系党团联合共同培养、设岗定责分类培养、导师结对帮带培养;4项任务:至少参与1次主题学习、1次青马学员说、1次社会实践、完成1篇调研报告。
图2:党委书记蔡红给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图3:党委副书记邵阳进学生宿舍与学生亲切交流
图4:党员教师给结对学生讲解专业实操要点
图4:党支部书记给农经221班上主题团课
四大平台,多矩阵育人
积极拓展社区育人工作平台,搭建起学生样板党支部、党建特色项目、专职组织员工作室、成长导师制四大工作平台,推动各方育人力量下沉社区,构建社区育人矩阵。对标大学生“双百”创建工作要求,在学生社区选树学生样板党支部,以样板党支部建设引领,在社区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及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党员教育培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进社区。开展学生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工作,以项目课题形式,引导学生党支部书记将党建与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相融合,党建引领社区学生工作开展。推动专职组织员工作室进驻社区,围绕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党建带团建等方向创建工作品牌、培育工作载体,开展党史党情教育、价值引领,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创新性开展成长导师工作制,以导师工作室为牵引,对受导学生学业发展规划、思想发展、心理成长发展等全面的进行指导和辅导,因材施教,促进受导学生养成积极的心态和成长思维,养成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022年至今,已创建1个上海市“百个学生样板党支部”、2个党建特色项目、2个专职组织员工作室、8个成长导师工作室。
图5:学生党支部开展红色经典阅读活动
图6:党建特色项目带领学生开展音乐团辅
图7:专职组织员工作室为学生开展入党启蒙教育
图8:成长导师工作室开展组会
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全员参与、项目驱动,积极探索社区育人新模式,引领各方育人力量下沉社区,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