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强能”一站式学生社区特色锦集(第四期)——国际教育系 “语润成长,育践于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国际教育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坚持“语润成长 育践于行”,探索“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三全育人举措,践行“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育人准则,拓展社区设施功能和覆盖面,提升社区活动质量和影响力,深化社区教育内涵与特色,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长足的发展。
一、科学统筹,推进全过程育人
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一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社区教育全过程,学生党支部组织申请入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通过“定计划、学理论、挖资源、塑特色、入实践”系统组织理论学习、实践服务等活动。积极开展团总支各项活动,深化“青马工程”建设、青年大学习,专业课注重课程思政,挖掘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一方面,在新生入学、军训、课程学习与考试、评奖评优、入团入党、综合实训、毕业等关键节点开展重点的主题教育;另一方面关注每个学生的过程性发展,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精准思政建设,动态感知学生思想和成长状况,在学生成长的关键处、要紧时帮一下、拉一把。
(一)党建引领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落实党建团建进社区,依托社区加强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社区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制定党支部和团支部帮扶或结对共建管理制度,推动主题团日、团课、“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组织生活进社区经常化制度化。落实学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制度,每月开展 “书记面对面”座谈会,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二)生活服务
积极争取各方资源,健全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在21号公寓国内学生社区打造了党建活动室、科创中心、社区服务大厅、心理谈话室、爱心图书角、辅导员工作站等场所,引进微波炉、自助打印机等便利设备,配备针线包、晾衣杆、水桶等生活用品,羽毛球、围棋、象棋、五子棋等体育用品,引进衣物干洗、校牌和学生证办理服务,为特殊学生安装辅助设施,于细微之处给予学生周到、温馨的服务。同时成立护航应急救援队,配备急救药箱、担架、便携式氧气瓶等急救设备,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增强社区的应急保障能力。在24号公寓国际学生社区,建设文化体验室、体育健身场地、洗衣房,便利国际学生生活和学习,开展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保障社区生活安全。
(三)帮困助学
发挥学习优秀学生的榜样模范作用,打造“小先生”,以一带多,互促互学,建设良好学风。发挥学习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定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专升本、专业学习经验交流分享会,打造多个“小先生”,共同对学习困难学生以及特殊学生展开学习帮扶,促进学生之间互促互助互学,在班级以及系部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包括学习活动、心理团辅活动,既加强学风建设,又帮助学生疏导因学习困难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
(四)文化浸润
充分利用学生社区空间,打造9号公寓社区“‘寓’教于乐”文化长廊,集思想引领、价值导向、文化浸润、素质养成于一体,融入“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宣传板块,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将外语社团活动融入社区,外语角常态化在社区开展;开展“中外青年谊路同行”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棋艺、古诗词鉴赏、书法、剪纸、包粽子、写春联等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十余次,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创新进取,推进全方位育人
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卓越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一)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1.德育为先,培根铸魂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进社区,将党支部的主题党日、党课、发展党员各项工作落到社区开展;将学生社区建设与学生党支部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在社区即可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机会;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推动团支部各项活动、“第二课堂”进社区,加强团学教育;通过主题讲座、分组研讨、主题辩论、观影、红歌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特色活动,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2.智育为重,润心增慧
重视学生学业学习,组织学习交流会、学习小组帮扶,营造互促互助互学、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开展国际学生汉语学习主题活动,促进国内国际学生语言和文化交流。
3.体育为基、强体固本
依托学生社区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组织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开展预防传染病、焦虑心理缓解等健康知识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美育为要、尚美塑人
开展美育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歌唱比赛、朗诵、读书会等形式;促国际学生与国内学生的文化交流,开展多类跨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融,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5.劳育为本、培劳养志
注重实践育人,组织开展学生社区“义务劳动一小时”卫生维护,组织社区学生服务队伍走进街道社区和助残中心社会开展实践,充分发挥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在实践方面的特点与特长,促进学生体悟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积极服务奉献。
(二)社区融合,文化融通
加强“国内学生+国际学生”两个社区的融合,将国内学生社区建设经验运用到留学生社区的建设中,努力把国际学生社区打造成集文化交流、学业帮扶、生活服务、心灵沟通等功能为一体的温馨家园,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能够在社区解决,需求能够在社区满足。将两个社区的活动、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互联互通格局,以社区为桥梁促进中外学生建立友谊、共同发展,打造中外学生发展共同体。
三、主动担当,推进全员育人
(一)队伍建设
为形成育人合力、实现协同育人,着力建设“四支队伍”、。第一是领导干部队伍,领导干部参与落实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三站一渠道”建设,明确职责分工,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并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引领和成长成才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克服实际困难;第二是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常驻学生社区第一线,全面了解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是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学业导师,引导学生科学认知大学学业,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习惯;第四是先进典型队伍,定期邀请外语领域杰出人才、优秀企业事业单位骨干等先进典型人物或群体进学生社区开展教育活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最鲜活案例带进学生社区。
(二)服务下沉
学生社区已设置辅导员工作站,坚持“四线”育人准则,由辅导员入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辅导员切实落实九大工作职能,走进社区、立足社区,依托辅导员工作站展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断提升育人成效。每月坚持召开“书记面对面”座谈会,促进师生深入交流,在学生工作的一线解决问题。
(三)自我管理
在学生社区建立服务工作站,由入党积极分子、团干部、学生会成员、等组成学生服务队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贴近社区学生实际需求的活动,了解学生需求,反馈学生诉求,积极为广大学生服务,配合辅导员工作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展开工作,在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
(四)协同管理
学生社区加强协同管理,促进校内各部门联动、邀请校外专家进社区、深入开展家校共育。首先,邀请学生工作处、安全保卫处、后勤服务管理处、图书馆、纪检监察室等部门进社区调研座谈,与图书馆共建“爱心图书角”,继续教育培训部学生社区工作站和安全保卫学生社区工作站在社区落户,聚合校内各部门育人力量。其次,邀请校外专家如潍坊市出入境管理局、潍城区疾控中心相关人员进社区检查指导、开展专题讲座,拓展育人资源。最后,深化家校共育,邀请学生家长进社区座谈交流,构建家校共育“沟通、合作、成长”三维模式,凝聚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效能”。
国际教育系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牢记党的嘱托,持续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完善工作制度,压实主体责任,注重品牌赋能,做好思想引领和教育引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