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笔记 | 孙启立:与青春同行的日子
红色是朝阳的光辉
绿色是柳枝的婀娜
蓝色是映雪湖的微波
白色是月光的清澈
这一切,都是青春的颜色
他们用青春陪伴青春
他们用温暖延续温暖
贴近学生
以浸润式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是他们的初衷
服务学生
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
是他们的使命
他们就是“住楼辅导员”
孙启立,女,中共党员,202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学院,2024年8月进入建筑城规学院,分管班级:建筑241-建筑242,城规241-城规242,景园241,建筑2041-建筑2042班,主要负责学院就业、武装、资助、医保等工作。
2024年8月,我怀着满腔热情踏入山东建筑大学,成为建筑城规学院的一名住楼辅导员。转眼间,半年多的时光悄然流逝。这段与学生同行的日子,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记录着我们点点滴滴的温暖与成长。
与青春为邻
作为住楼辅导员,我的生活与同学们紧密相连。清晨,我会陪他们漫步在校园中,聊一聊学业或者烦心事。傍晚,宿舍楼里逐渐热闹起来,走廊里传来欢声笑语,偶尔也有学生敲开我的房门,带着困惑与迷茫,寻求建议或安慰。
记得有一次,一名大一新生因为专业课作业迟迟没有灵感,焦虑得整夜睡不着。那天,她找到了我,眼神里满是疲惫和无助。我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陪她坐在宿舍楼前的长椅上,聊起了她最初选择建筑专业的初心。后来,她告诉我,那晚的谈话让她找到了方向,学业任务也顺利完成。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并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理解与陪伴。
以学生为本
学生工作看似琐碎,却充满了意义。无论是资助、医保,还是就业、武装工作,每一件事都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都需要用心去对待。
在负责学生资助工作时,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份资助背后都是对教育和未来的渴望。曾经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迟迟没有缴纳学费。了解情况后,我帮他申请了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后来,他不仅顺利完成了学业,还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这件事让我明白,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帮扶,更是为他们点燃希望,助力他们找到前行的力量。
在就业工作中,我接触到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面对就业压力,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和焦虑。我常常与他们分享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只要脚踏实地,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当他们逐渐找到方向,我的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携关爱同行
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更是他们的朋友和支持者,彼此之间是一种共同成长的关系。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包容,也收获了无数感动。学生工作看似平凡,却充满了温度。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简单的“生日快乐”,就能收获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谢。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思和成长。从刚入职时和学生“小心翼翼”的交谈,到现在的淡定从容,我学会了用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以及独特的成长轨迹,而我的任务就是陪伴他们走过这段旅程,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青春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而我何其有幸,能够参与其中。我相信,只要用心去耕耘,终会看到花开的那一天。我期待与同学们在山东建筑大学的校园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