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情笔记|王凤举:当“00后”遇上“00后”,用“新”碰撞,与“心”同行
前言
红色是朝阳的光辉
绿色是柳枝的婀娜
蓝色是映雪湖的微波
白色是月光的清澈
这一切,都是青春的颜色
他们用青春陪伴青春
他们用温暖延续温暖
贴近学生
以浸润式教育引领学生成长,
是他们的初衷
服务学生
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
是他们的使命
他们就是“住楼辅导员”
王凤举,女,中共党员,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项目管理专业,2024年8月入职,目前分管土木工程(中外合作)专业2023-2024级学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共201人,主要负责学院校园文化、学风建设、志愿服务、学业导师等工作。
时光荏苒,转眼间担任住楼辅导员的时光已过半年,刚进入工作岗位时,作为教师队伍最年轻的一员,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这是我们学校首个‘00后’辅导员”“老师,你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起初,我是欣喜且担忧的,担忧自己的经验不足,担忧自己能否做好育人工作,而改变这一切的是温馨且多彩的住楼生活。我想住楼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相识相知,更是一种同龄人之间的青春碰撞。在半年多的时光里,我看到了许多明媚的年轻面孔,也在青春博弈中教育引导了很多迷茫的“00后们”。
聚智慧,创新思维,智能管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为契合思政育人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应依托数字赋能,守正创新。学生日常管理是思政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是硬性规定让很多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为更好地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营造良好宿舍氛围,我借助智能软件,结合人工智能教育,将“冷冰冰”的规则设计成“打卡游戏”,把管理变成互动,让规矩变成青春的默契。
早六晚九,追光计划。让学生捕捉早操和晚自习路上的美景,并分享到朋友圈。在活动过程中,我看到了美丽的朝霞与晚霞,也看到了映雪湖畔的美景。
班级魔方,自拍签到。每天晚上,由班级骨干核查宿舍人数。另外,每位同学利用“班级魔方”小程序,按照指定地点、指定方式进行自拍签到,切实保障学生安全,让晚归签到不再是一项机械性的抽查,把规矩变得更有人情味。
宿舍焕新,装饰大赛。以文明宿舍评比为载体,让同学们利用Deepseek等AI软件获取整改方案,运用AR实景软件模拟装饰效果,增加明星海报、书法字画、桌面收纳、壁纸窗花等元素,打造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
望初心,同频共振,真情陪伴
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发散他们的思维,陪伴他们成长。作为和学生们基本同龄的“00后”老师,年龄优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让我更懂得如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在生活中,我是同学们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会主动“破冰”,融入他们的生活圈、社交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寻找合适的机会、场合与学生沟通。
在学业上,我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作为回到母校的“亲历者”,我深知大学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与机遇,在陪伴的同时,更以“过来人”的角色,走进宿舍,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惑与迷茫,结合自身经历为他们指明方向,让每一段青春都不留遗憾。
盼成长,多元融合,深耕育人
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终目的。青年学子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责任。高校辅导员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社会实践、家校共育、校园文化等多元融合,借助“开学第一课”“假期安全教育”“诚信考试班会”等载体,做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
此外,聚焦“第二课堂”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系列活动,例如班徽大赛、新生话剧赛、早操比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校园体育文化节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破家校沟通壁垒,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实现协同育人。针对不同学生,建立“一生一策”,定期与家长联系,共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恪守正道,帮助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青春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成长。在这艘“梦想之舟”上,我想做一名保留“稚气”的掌舵者,用新思维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携手同行,奋力谱写绚烂多彩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