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暖人心,奔赴促成长——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把关爱送到家
育人有情怀,家访有温度。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提高育人实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山东建筑大学在2024年寒假期间开展了家访活动。
本次家访重点面向退役复学、拟应征入伍(含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以及家庭受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影响的六类学生群体展开。家访期间,各学院根据学生及学院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精心策划,心灵互通、家校共育,共同营造了关爱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山东建筑大学推出“暖心家访促沟通 ,家校携手共逐梦”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各学院的家访动态。
本期推出:家访暖人心,奔赴促成长——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把关爱送到家。
为深度了解学生成长背景,挖掘学生成长需求,帮助青年学生更好成长成才,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欲晓、副书记侯振华、全体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对学生进行寒假家访。在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下,从建档立卡、低保学生、心理重点关注学生、学业困难、就业困难、退役大学生等群体因材施“访”,确定10户家访学生,持续深化学业资助、就业援助、志智双扶等工作。
家访重在访贫问苦,A同学是我院大三在读学生,父亲早年去世,是建档立卡的学生。学院为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准备米、油等生活用品及2000元慰问金,学院领导及辅导员向家长反馈小A在校光荣入党的经历、担任学生干部及获得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情况。
受教育、能就业是青少年增强“自我造血”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保障。作为高年级学生,A同学说:“我自入学起就享受国家的资助政策,让家里减轻很多生活压力,也让我能心无旁骛的投身学习和工作,感谢学院老师对我的关心,作为25届毕业生我打算考取研究生,发挥专业优势,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贡献青春力量。”辅导员王冰根据学生在校成绩排名及学习水平,帮助合理规划目标院校及备考计划,增强逐梦研究生的信心和决心。
B同学是今年新入学的研究生,作为学院年龄最大的研究生,他成为家访筛选的重点关注关爱对象。B同学经历专升本、工作11年进而考取建大研究生,选择重返学校是他慎重思考的结果,但是读研过程也遇到不小的挑战。学业压力、就业问题、婚恋问题、经济压力都是摆在眼前的困难。学院书记董欲晓、研究生辅导员侯振华、课题组导师田长彬正视学生的需求,回应学生的关切,向家长宣传学校对研究生资助政策,向受访家庭赠送慰问金慰问品。导师田长彬进家帮助确立研究课题方向,积极推动学生科研与就业双向发展,为B同学高质量完成学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学生跳出年龄焦虑的心理设限,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人生小目标。
C同学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母亲曾任职于潍坊火箭军部队,C同学2021年服役于湖南省某部队,9月退役后重回校园,选择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一新生。门口的“光荣之家”门牌、客厅摆放的军功章、卧室整齐挂着的军服、桌角留存的部队合照,无不展现这个红色家庭“全家当兵,全家光荣”的良好家风。
家访过程中,学院书记董欲晓传达学校对退役大学生的关心关爱,辅导员孙玉冰帮助小C同学适应大学生活,进行自我探索,找准大学规划。C同学说:“虽然现在脱下戎装,但我仍然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毕业后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投身基层工作,为民族复兴注入青春涌流。”
教育的过程,不止于教书,更重在育人。家访作为一场教育旅行,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凝聚育人合力,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用爱护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让爱在家访路上延伸。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