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芯铸魂守初心, 社区“三色”育工匠
“一站式”学生社区立足工作实际情况,充分关照学生成长过程中“红”“蓝”“绿”全要素,将红色资源与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社会实践等资源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红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蓝色赋能,培养创新精神”,“绿色培根,助力全面发展”的“三色”赋能立体育人新模式,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力,构建头雁引领、雁阵齐飞的发展“芯”格局,努力为卡脖子的高精尖缺行业培养一批“思想红”“创新蓝”“发展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图1: “三色”赋能立体育人模型.png
图2:“三色”代表性活动照片.png
一、社区“红色”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一是以“学”为根基,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社区理论学习,形成了“集中学习、支部领学、个人自学”的学习模式。先后组织广大师生党员开展《习近平与大学生们》系列读书会、阅读党史经典书籍活动和以“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加深对中共党史的认识和理解,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图3:“学”为根基系列活动之——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png
二是以“讲”为抓手,推进学习入脑入心。社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其中2024年《新征程,芯未来》荣获深圳市一等奖,网上播放量达20余万,社会反响热烈;邀请校领导为学生支部党员讲党课,常态化坚持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讲授思政第一课、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同时,走进校外社区、中职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延安精神宣讲,以“讲”促学,在实践中发挥好党的思想引领作用。
图4:“讲”为抓手系列活动之——走进大康社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png
三是以“观”为带动,激发师生干事热情。社区开展“观看红色电影,厚植爱国情怀”红色观影活动,持续组织集体观看《长津湖》《志愿军:存亡之战》等热门红色电影。以“追忆峥嵘岁月,传承伟人精神”为主题,前往莲花山开展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铭记党史,爱国爱党,传承革命优良传统。
图5:以“观”为带动系列活动之——红色影视观看.png
二、社区“蓝色”赋能,培养创新精神
坚持“育人的目标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一是大力推动社区红色“双创”导师队伍建设,致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助力实现学生智能产品、集成电路等的“蓝色梦想”。二是充分挖掘专业的思政内涵和育人元素,多层次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培养出一批专业素质好创新能力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分布在华为、中芯国际、聚飞光电等行业领域。三是党建引领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几年学生升本率连年提升,2024届毕业生施柏延同学以全省普通专升本考试第23名的成绩被深圳技术大学录取。另一方面,坚持党建引领,主动服务社会,努力做到“社会的需求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社区支部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专业赋能乡村教育,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以及常态化雷锋月实践活动将“集成电路”知识带给社区群众以及乡村的孩子们,培养他们对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兴趣。
图6:学生社区干部前往大康社区开展“三色育人”芯片科普讲解活动.png
三、社区“绿色”培根,助力全面发展
一是服务学生专业发展,发挥社区“向心力”。依托青马工程启动“芯”使命大讲堂,通过邀请产业学者、学业导师以及青马导师等师资资源,充分挖掘杰出校友资源,组建“芯”使命大讲堂讲师团,从思政和专业角度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使命感,构建1+N的思政+专业的课程思政,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使命感。
二是服务学生成才就业,发挥社区“影响力”。社区与学院育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社区成员先后在技能竞赛荣获省级等多项荣誉,2023年计丕兴、许卓姿两位同学所在团队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实现学校和广东省高职院校该项赛事特等奖零的突破;两年来,1人次获得第七届深信年度人物,3人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支部通过“一对一”就业精准帮扶、就业简历指导等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就业。组织育人成效显著。
图7.学生社区“芯”火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png
三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成长锻炼,发挥社区“助推力”。社区积极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夏日微笑游园会、“与红船同行”和“家乡话说党史”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10000 余人次;以“三色”为行动主线的社区实践深受学生喜爱,学院2021级暑期社会实战获得深圳市电视台、和平县电视台报道,成功入选“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全国大学生网络展示活动风采项目;学院“芯”火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是深圳职业院校唯一入选团队。2024年学院校级立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声腾舟荡,龙飞沙田行动队》和《践“芯”行,传“芯”道》与东莞市沙田镇团委成功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