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我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艰辛努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老百姓丰衣足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省,农业科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通过“藏粮于技”,书写蜀乡“优粮”答卷。
这几天,在位于德阳市旌阳区的省农科院水稻高粱所育种基地内,三万余份水稻品种材料已进入分蘖期,每隔一周,育种专家就要用打叶龄的方式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一般来说,一颗水稻良种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至少需要10年时间。而专家们运用跨区育种技术,结合四川、海南南繁基地穿梭选育,一年可繁育两到三季水稻,加速品种培育。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研究员 曹应江:这些品种就是刚从海南岛剪颖回来,就是小面积的那个环节过了,然后我们感觉到很好,就进入我们的评比试验,然后才进入我们的区试。
一颗良种,孕育千颗好粮,近年来,我省科研单位加大育种攻关,水稻育种取得突破性成效,诞生了以“宜香优2115”“川优6203”等为代表的水稻新品种,改写了蜀中无好米的历史。
高产的功臣除了良种,还有良法。这两天,在成都市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正对当地种粮大户进行田间管理技术培训。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副教授 陈勇:这个全称叫做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高效育秧技术,简称就是齐苗壮根育秧技术。
52岁的种粮大户万富旭第一批应用这项新技术,经过5年的试验,去年,他的田块里最高亩产达807.8公斤,创下了当地优质稻机插迟栽提质生产的产量新高。
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种粮大户 万富旭:水稻我们现在每年的单产会达到1400斤,每亩会赚到400到500块钱。到今年2022年,我们为整个大邑县周边的种粮大户和其他合作社育秧15000亩。
四川省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技术首席专家 任万军:齐苗壮根育秧技术,既可控又简化操作又标准化,既能够实现全程机械化,又能够高产,而且能够提升品质。
2021年齐苗壮根育秧技术已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在西南地区进行大范围推广。放眼整个四川,今年获得全省科学技术表彰的有20余项与农业科技有关。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科技人才支撑。坐落于四川农业大学的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为四川乃至全国培养造就一批批农业科技人才。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学伟: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培养后,拥有农业先进的一些科技理念,先进的科技技术,想办法提高我们的农业农村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持续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省农科院出台了《人才引进培养二十条办法》,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安家费、2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等政策优待。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今年,我省将聚焦生物育种、耕地质量等7大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力争到2025年,实现选育突破性新品种100个以上,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00项以上等“8个100”攻关目标。
责任编辑:王志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