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情暖三月 |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构建"特长+创新"双驱志愿服务育人体系

来源:轻春有你 发布时间:2025-03-25 09:13:56 陈熙妍

阳春三月,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深入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以专业建设为根基,通过“特长培育+创新实践”双维驱动,打造“非遗传承-国防教育-科技服务-健康守护”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矩阵,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的特色范式。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726.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715.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740.pn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745.jpg

一、非遗传承:文化赓续与德育创新

文创学院创新构建“双线融合”非遗传承模式。在晋江市道南小学开展的剪瓷雕研习项目中,通过纪录片史料解析、技艺流程拆解、亲子协作实践三大模块,系统构建文化认知体系。特别设计“感恩书签”创作环节,将传统花卉纹样与现代感恩教育结合,引导青少年在150分钟深度体验中实现“技艺习得-情感共鸣-价值内化”的渐进式成长。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750.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807.jpg

二、应急救援:专业能力向公共服务的转化

智慧制造学院联合蓝天救援队建立“三维能力培养体系”:理论教学覆盖8类常见急救场景,模拟实训采用标准化人体模型,实战演练贯穿校园16个重点区域。通过500人次分层培训,构建起包含42名持证急救员、18个应急服务点的校园安全网络,实现急救响应5分钟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81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818.jpg

三、家校共育:文化传承的场域重构

建筑学院打造“三维互动”文化育人模式:以《女娲补天》等经典文本为文化载体,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认知导入;借助剪影手工促进代际协作;设计家风传承卡完成价值输出。在晋江二小(象山校区)的实践中,形成可复制的“1小时深度体验-2周持续互动-1学期成果追踪”运作机制。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829.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840.jpg

四、科技服务:专业知识的公共转化

服务经济学院构建科技馆服务“双轨制”培养方案:选拔30名专业讲解员完成量子力学等12个专题的科普转化培训,开发“基础版-进阶版-趣味版”分层讲解体系;组建15人服务保障团队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740.pn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859.jpg

五、国防教育:红色精神的代际传递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团委“三维渗透”育人模式:国旗护卫队通过升旗仪式等标准化持枪礼展演形成视觉冲击,依托沂蒙精神专题宣讲深化理论认知,设计军事训练体验促进行为内化。在12所中小学开展的38场活动中,形成"大学标准引领-中学深化实践-小学启蒙教育"的递进式育人链条。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913.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903.jpg

六、健康护航:专业力量的精准触达

数字技术学院构建“三位一体”防艾教育体系:专业医师讲座覆盖核心知识要点,500份定制手册实现信息精准触达,匿名问卷系统实时监测认知盲点。通过三轮知识强化,使学生关键知识点掌握率从63%提升至85%,形成可持续的健康教育范式。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921.jpg

微信图片_20250325084926.jpg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通过构建“专业基底-创新驱动-效能验证”的志愿服务闭环体系,实现传统精神与时代需求的有效对接。未来将持续深化“专业服务输出-实践能力提升-社会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机制,探索职业院校思政育人新路径。

责任编辑:孙文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打造“非遗传承-国防教育-科技服务-健康守护”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