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南通大学

【恬园社区】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举行“青马思想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暨青马工程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5-04-11 18:57:00 李欣妍 季月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于49日下午在恬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青马思想汇”师生同读一本书《红色文物青年说》活动暨青马工程第一期,本次活动由法学234班张陆可嘉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159.jpg

活动伊始,我院团委副书记马策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的团课。马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首1937-1949年中国历程,重走革命路,品读革命美术作品,歌颂中国精神——从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等美术作品中体会抗战精神、爱国情怀与不屈意志;从百万雄师过大江等解放战争中体悟人民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0.png

接着,马策老师引领同学们学习《红色文物青年说》一书,深入剖析书中红色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激发了同学们深入思考的热情。而党员代表们则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生动的团课形式,将她们所领悟的红色文物故事娓娓道来,让红色精神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

学生党员历史师范211班的沙轶凡同学,从西京招待所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方出发,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西京招待所,作为西安事变的重要历史见证地,宛如一座沉默的丰碑,静静诉说着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在这里,历史的齿轮悄然转动,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它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救亡图存的珍贵记忆,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这座建筑,不仅仅是砖石土木的堆砌,更是先辈们为民族大义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续写民族复兴的伟大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1.png

学生党员历史师范211班的王祎涵同学则以独特的视角,为同学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她通过抗战时期的草鞋军号、建设时期的雷锋推土机以及改革年代的红手印契约等红色文物,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拼搏与奉献的精神风貌。草鞋军号,是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象征,战士们穿着简陋的草鞋,吹响激昂的军号,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勇向前,毫不退缩。雷锋推土机,则是建设时期无私奉献精神的代表,雷锋同志以其平凡而伟大的事迹,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真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红手印契约,更是改革年代中国人民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注脚,小岗村的农民们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力量。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2.png

我院辩论队成员围绕《红色文物青年说》一书开展了主题为“红色文化传承应更注重精神内核的当代诠释,还是历史原貌的完整保护”的辩论赛。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3.jpg

正方认为:坚持红色文化传承应更注重精神内核的当代诠释,正如《论语》所言:“温故而知新”,红色文化的传承既要“温故”——尊重历史原貌,更要“知新”——以当代视角诠释精神内核。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4.jpg

而反方则认为:红色文化传承中,历史原貌完整保护极为关键——红色历史原貌就像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珍贵典籍,我们可以制作电子版方便阅读,但绝不能因此就在原书上涂改批注。那泛黄的纸页、褪色的墨迹本身,就是穿透时空直抵心灵的历史语言。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6.jpg

活动氛围在双方激烈的对辩中达到高潮,并在观众互动环节进入尾声。

微信图片_20250411182237.png

《红色文物青年说》生动地向当代青年诠释:一件文物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一段故事就是一次灵魂的叩问。新时代青年站在历史的渡口,不仅是历史故事的聆听者,更应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让我们带着红色故事的滋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挺膺担当!

责任编辑:李懂
【恬园社区】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举行“青马思想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暨青马工程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