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29 23:28:02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紧扣三全育人总体要求,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为契机,构建以美育浸润、校史传承、科技赋能为特色的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统筹布局、多维联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学科特色、社区特点的文化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立足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创新开展美学+系列实践活动。一是搭建校际合作平台,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开展党建联建,组织师生共同完成艺科融合主题创作活动,通过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笔端。二是打造非遗文化体验矩阵,组织学生赴老门东非遗传习馆开展沉浸式实践,通过点翠工艺、植物拓染等非遗项目体验,建立技艺研习-文化溯源-创意转化的育人链条。三是构建常态化美育机制,将非遗传承活动美育工作室建设、社区文化节的举办协同联动,建立主题式的传统文化工作坊,形成展演+体验+创作三位一体的美育模式,大幅提升学生审美趣味和审美素养相关活动受到江苏教育发布等媒体报道。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信息学科优势,构建科技+校史的思政育人新形态。实施时光修复计划,组织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运用图像处理、AI动态化等技术,修复校史馆珍藏的张珍贵老照片,开发南邮记忆动态影像系列作品。创新沉浸式校史教育模式,辅导员团队深度参与红色校史剧《赤子》创排,通过角色扮演-剧本围读-舞台呈现的实践路径,将战邮精神转化为生动的育人素材,演出覆盖学生500余人次。依托学校“红色校史宣讲团”的活动契机,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积极参与,组建红信使宣讲团,开发校史密码系列微课,构建专题宣讲+互动问答+实践寻访的立体化教育体系。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三维四化工作机制:三维即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实践养成三个维度,四化即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培育、课程化设计、制度化保障。制定《学生社区文化育人实施方案》,建立双师指导制度(专业教师+文化导师),设立社区文化创新基金,孵化出国学社等学生社团。构建过程-效果双评估体系,通过文化素养测评、活动参与度分析、成长轨迹追踪等大数据手段,实现育人成效的量化评估与动态优化。

实践表明,文化建设要实现三个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AI、VR等技术活化文化载体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专业技能转化为育人资源;显性教育与隐性熏陶相结合,构建浸润式文化场域。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文化育人资源库建设,开发"云上社区"文化共享平台,推动形成校-院-社协同育人生态圈。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美培元,让社区成为涵养家国情怀的育人高地、传承创新文化的实践基地、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园地,为高校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教科方案

图片1.png

图片2.png

责任编辑:冯朦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统筹布局、多维联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学科特色、社区特点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