晖园社区“传承启新·气象报国”主题月活动正式开启
一、活动时间
即日起-4月30日
二、主办单位
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三、承办单位
晖园社区第三批轮值学院:
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四、协办单位
各二级学院、校辅导员工作室
五、活动内容
(一)推进“气象精神传承在社区”行动
以学校“气象大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载体,举办以“万千气象看人生”“青锋砺气象·赤子叩山河”“气象报国精神传”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邀请退休老党员老教授、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气象工作者进社区,与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心对心”交流;也可以结合视频老一辈气象人的访谈记录、实物展陈(如老一辈气象工作者使用的气象仪器、观测手稿),还原气象报国精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握气象报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取向。通过活动开展,把“气象报国”的红色基因、发展脉络、精神特质和价值理念讲清楚,把继承好、发扬好气象报国精神就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讲清楚。
(二)搭建“学业素养启智在社区”平台
打造“春日气象科普站”,构建“知识科普-动手实践-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社区科普空间,帮助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增进气象知识、增强专业认识;开设“学业领航交流站”,举办“尚贤论坛”“海思论坛”等学术前沿微讲座,邀请教授大咖、专业教师及科技工作者深入社区,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领略前沿科技的魅力;设立“学业互助补给站”,组织学霸笔记漂流、朋辈答疑、考研考公经验分享等活动,培育形成学风优良的成长进步空间。
(三)打造“青春气象飞扬在社区”生态
将校园寻迹、趣味运动、体育联赛、团建活动等活动形式延伸到学生生活区域,让体育运动活起来,身心健康强起来,推动形成健康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构建起“活力社区”新生态。
(四)实施“气象美学融汇在社区”计划
以“气象美学”表达为切入点,将气象精神与艺术呈现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之美、科技之美、人文之美。结合“3·23世界气象日”举办“气象万千”“气象山河画”等创意绘画活动,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气象艺术长廊”,营造场景式、沉浸式气象美学空间。
(五)构建“劳动实践深耕在社区”体系
依托农业气象试验站,搭建学生“学农思农”劳动实践活动平台,用好用足综合气象观测站,组织天气观测、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立足学生社区开展宿舍卫生安全检查,举办“星级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开展“信大乐居·最美宿舍”评选活动,展现宿舍文明气象。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学院要充分认识到下沉学生社区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要捋清思路,广开理念,把育人活动规划由点及面覆盖到学生生活区,将气象报国、科技强国精神精准传达到每一名学生。非气象院系、专业也要深刻领会把握气象精神的价值底蕴,将气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让传承好、发扬好气象报国精神成为我校学子持之以恒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2.组织动员,抓好落实
请各学院结合晖园社区主题活动安排,按照活动时间节点,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报名途径:关注“南信大学工在线”微信公众号,根据发布的学生社区活动预告及所附二维码选择报名)。活动承办单位要充分考虑每一场次活动规模,确保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更多学生参与述求,必要时需增加活动场次。
3.注重总结,凝练特色
要不断自我求变,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手段,主动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学生专业类别特点以及工作育人效果等方面,不断总结凝练出社区育人实际的好机制、好方法、好举措,积极运用好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和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