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南京师范大学

“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丨外国语学院开展“书香满苑,‘寓’见青春”社区读书分享会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5-03-28 09:48:13 陆以煊

3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总支在仙林校区东苑02栋学生公寓举办了“书香满苑,‘寓’见青春”社区读书分享会第四场活动。春光作伴,书香为引,本次活动以“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为主题,旨在通过春日的生机和希望滋养阅读精神、感受文字生命,实现心灵与自然的共鸣,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辅导员张宇豪老师领学,来自东苑等多栋学生社区的7名同学交流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并结合生活实际畅谈感悟收获,趁此时春日明媚,共赴一场心灵之约

丁雨涵同学首先推荐了意识流小说《春》,春天是伟大的联结,它不仅联结了书中的人物和历史,也联结了读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期待。这本书让她重新思考了春天的意义,在春天里,我们看到爱与希望的力量,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美好,也看到艺术在困难时期的重要性,我们要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在困境中毅然勇敢地绽放,用希望和爱去面对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施佳伶同学在读书分享会上推荐了《追风筝的人》一书。令她感触更深的是作者用风筝串联起的人性觉醒,真正的春天不是季节的轮回,而是我们内心的冰雪消融后重新生长出的承担责任的力量。接着她联系日常生活,谈及自己遇到拾荒老人的经历,体悟到真正的善意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弯下腰看见他人未被折断的尊严。最后她以书末一段文字作结:“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陈佳怡同学分享了自己阅读《寂静的春天》的心得感悟。《寂静的春天》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析了20世纪中叶化学农药滥用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致命创伤,启示后人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这本书提醒我们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相辅相成,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夏雨思同学同样分享了自己关于《寂静的春天》的阅读故事,在谈及体会时引用了书中的文字:“我们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可以选择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荒凉而死寂,或者我们可以选择另一条道路,走向一个更加和谐与自然生存的未来”。《寂静的春天》是振聋发聩的警钟,唤醒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与环境的关系





毛心宇同学分享了《人间草木》一书。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用细腻的必出描绘了人间草木的生长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其实和人生感悟,让读者在平淡的恩子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和生活的美好,更让同为高邮老乡的她感到十分亲切。“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汪曾祺先生历经世事沧桑浮沉,却能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随遇而安、不骄不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常被人忽略的美好瞬间,这在这个快节奏、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显珍贵。

张婧妍同学推荐了迟子建先生的散文集《也是冬天,也是春天》。全书根据主题分为六辑,有对故乡风物的怀念,对童年轶事的回忆,对亲人朋友的眷恋,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对人情世故的感叹,对文学艺术的沉思等。字里行间满怀悲悯包含深情却又不失力量,如同北方雪野中的一抹夕阳温暖人心。

最后,张宇豪老师《首尔之春》谈到《蜗牛慢吞吞》《蚁呓》等虫子书,与同学们讨论了“春天”的隐喻,有欣欣向荣的生机和希望,亦有黑暗之后的繁荣。他对同学们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并呼吁大家在阅读时积极尝试理解背后的隐喻。春光潋滟,醉落斜阳,同学们手中的纸鸢逐梦飞上重霄,本次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

本次“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读书分享会,将经典传承植入季节更迭的自然节律,使书香墨韵与万物生长的力量相互激荡,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的春之气息。同学们在字里行间品读草木萌发的韵律,于书页翻动时听见知识抽芽的声响,经典著作中蕴藏的智慧与窗外蓬勃生长的绿意形成跨时空共鸣。外国语学院将进一步挖掘专业特色,创新活动形式,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扎实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生活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来源/南师外院

编辑/沈畅

南师学工新媒体运营中心




责任编辑:张雅婷
3月2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总支在仙林校区东苑02栋学生公寓举办了“书香满苑,‘寓’见青春”社区读书分享会第四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