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基于心理普测数据的精准思政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25 13:33:50 王晋

在教育部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的背景下,人文艺术系立足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心理波动显著的特点,构建了心理画像-需求分析-精准干预的闭环工作体系实现了从经验驱动数据赋能的育人模式转型。

一、心理数据深度分析与特征挖掘

     (问题筛查与特征解析

通过UPISCL-90SDS等量表交叉分析,发现人文艺术系三个年级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症状(32.6%)抑郁倾向24.7%,强迫症状19.2%1:心理问题分布雷达图通过图形可以清晰地看出各问题在学生群体中的相对严重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图1:心理问题分布雷达图.png

     (群体分类与特征对比

1.预警等级分布

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按照预警等级进行细分,其中,红色预警(高危)的学生占比4.3%,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危机,如出现自杀念头、严重的抑郁发作等,需要立即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密切关注。橙色预警(次高危)的学生占比7.1%,他们的心理问题虽然尚未达到高危程度,但也存在明显的心理困扰,如长期的焦虑情绪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和跟踪。黄色预警(关注)的学生占比23.6%,这些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倾向,如偶尔出现情绪低落、人际关系紧张等情况,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教师持续关注其心理状态变化。绿色(正常)的学生占比65%,这部分学生心理状态相对稳定,但也需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2:预警等级环形图

图2:预警等级环形图.png

        2.专业差异分析

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差异,发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焦虑维度的均分(1.87±0.42)显著高于室内艺术设计专业(1.62±0.39)(t=3.21p<0.01)。这可能是由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行业竞争压力等因素导致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从而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3:专业心理特征对比柱状图

图3:专业心理特征对比柱状图.png

     (关联分析

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负相关性验证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学生感受到来自家庭、朋友、学校等方面的社会支持越多时,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4:社会支持水平与SCL总分散点图

图4:社会支持水平与SCL总分散点图.png

2.应对方式调节效应分析

对比不同应对方式群体的抑郁分数分布,发现消极应对组抑郁均分(2.18)显著高于积极应对组(1.62)。消极应对方式如逃避问题、自我否定等,容易让学生陷入负面情绪中,加剧抑郁症状;而积极应对方式如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调整心态等,则有助于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5:应对方式分组箱线图

图5:应对方式分组箱线图.png

3.依恋类型心理表现差异

恐惧型依恋学生焦虑得分(2.31±0.51)显著高于安全型(1.69±0.43)。恐惧型依恋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往往缺乏安全感,对他人的评价过度敏感,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通过绘制依恋类型与心理症状热力图,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依恋类型学生在各种心理症状上的表现差异,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提供了参考。6:依恋类型与心理症状热力图

图6:依恋类型与心理症状热力图.png

二、信息化应用开发

一是建立了心理健康预警系统,根据心理普测数据设定预警阈值,对可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发出预警。二是开发了个性化心理辅导推荐平台,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和程度,为其推荐适合的心理辅导课程、咨询服务以及自助心理调适资源。

三、数据赋能下的精准思政决策模型构建

基于心理普测数据的深度挖掘与信息化工具开发,构建了数据赋能动态反馈-靶向施策的精准思政决策模型,推动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型。

1.动态画像指导分层干预

依托预警等级环形图与专业差异分析,构建了---绿四色思政干预矩阵。针对红色预警学生,建立由心理教师、专业导师和家庭支持组成的三方联动机制;面向橙色预警群体,开设融合绘画、戏剧等专业特色的艺术疗愈工作坊;对于黄色预警学生,将心理健康指标整合至班导师月度谈话清单。

2.关联分析优化资源配给

基于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着力构建家校社三维支持网络。班主任、辅导员定期对恐惧型依恋学生家庭实施家访;建立朋辈支持系统,构建心理委员宿舍长创作搭档三级同伴支持梯队;同时将存在人际敏感的学生纳入社区艺术共创计划,通过与江宁美术馆联合策展等真实社会互动,在艺术实践中提升社交效能感。

3.艺术赋能心理韧性培育

立足人文艺术专业特性,构建创作表达情绪转化价值内化三位一体的心理韧性提升体系。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扰,开发主题性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其将内在压力转化为可视化创作载体。设置互动式艺术体验项目,借助装置、影像等多元媒介,帮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知人际关系边界。通过系统性艺术干预,促进学生将艺术思维转化为心理调适工具,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强化心理韧性

、总结与展望

未来,人文艺术系将继续完善数据体系,不断丰富数据收集的渠道和内容,深化数据分析应用,运用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探索智慧社区建设与精准思政工作的创新模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心理需求和成长发展需要。

 


责任编辑:沈祎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基于心理数据构建心理闭环体系,通过四色预警分级、艺术疗愈及家校社协同机制,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思政,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