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融通、智创,让学生社区从管理走向智理
南航紧扣“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聚焦“筑基、融通、智创”,构建“需求即时感知—资源动态配置—服务智能触达”的社区智慧育人生态。通过全域覆盖的数字基座、深度融合的数据生态、智能创新的服务场景,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向智慧化、精准化转型,为高质量“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注入“数智动能”,获评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等7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一、全面筑牢数字基座,夯实社区智慧育人根基
学校积极推动“数智基建”,为社区智慧育人夯实硬件基础。一是构建三网融合的智慧校园基建。立足“一校四区一港”办学实际,建成“光网络+WiFi6+5G”融合校园网,多校区数据中心通过高速网络实时互联,切实感受“网络通、服务通”的便利,同步打造高性能计算平台,支撑跨社区学生活动同频开展等场景需求,硬件基础成为支持社区数字化的“神经网络”,让教学、科创、生活服务等场景实现了“数据跑路代替人员跑腿”。二是打造智慧中枢指挥体系。建成集成社区安全防护、动态消费、教学科创等数据的“全时空可视化”智慧指挥中心,支持跨校区跨社区应急联动、教学督导在线巡课、社区资源集成共享,有效提升管理响应速度,实现跨校区跨社区之间协同高效治理。三是筑牢社区信息安全防线。严控数据使用范围,构建隐私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全年未发生数据泄露事件,社区学生信息安全零风险。
二、深度融合行为数据,解锁社区智慧管理新生态
学校持续完善优化校园行为数据治理和使用,为社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是构建大数据中心,让数据从分散孤岛到集成贯通。统筹校内涉及学生在社区的所有动态数据近2亿条,构建覆盖学业成绩、消费习惯、心理动态、就业偏好等20余类数据的“学生大数据中心”,形成“群体趋势精准分析、个体画像动态生成”的双维模型,为社区智慧育人提供坚实数据底座。二是推进流程再造,让学生在社区从线下跑腿到线上秒办。将入学登记、请假离校、心理测评等54项高频事务线上化,年均办理业务12万次,实现了无接触式的一网通办,极大提升了学生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三是挖掘数据使用,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预警。实时采集进出校、消费、借阅图书、进出宿舍、课堂出勤等数据,通过毫秒级数据联动网络,实时采集学生进出时间、行为轨迹等8类动态数据,构建异常行为预测模型,对夜间高频晚归、连续缺勤等场景自动触发三级预警,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累计处理有效预警记录800余条,2024年累计处理突发安全事件32起,均实现10分钟内快速处置。
三、技术赋能场景创新,打造社区智慧服务标杆
学校积极探索技术赋能社区应用场景,为社区智理贡献南航实践方案。一是重塑社区空间,赋能社区沉浸式学习场景。升级200间智慧学习空间,支持授课、研讨、分组协作等多模式教学;建成XR沉浸式数字中心,开发虚拟仿真项目,学生可借助VR/MR设备“身临其境”体验社区;整合“飞天云课堂”“雨课堂”等平台,实现多校区同步授课、课程实时回放,有效提升学生在社区的自主学习效率。二是开发AI大模型,赋能社区全天候帮办服务。开发“小天马”“微爷”“九叶”等AI服务大模型,通过人机互动,24小时不间断帮助学生在社区开展业务办理、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困惑。日均服务400人次,有效降低社区辅导员事务性工作量,提升学生在社区生活的幸福感。三是实现精准追踪,赋能社区智慧型服务革新。依托大数据分析学生校园卡消费频次、金额及商品类别,构建“隐性贫困指数”,对于月均消费<800元且高频购买低价套餐的学生,触发“暖心资助”流程,定向发放餐补,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和发展型资助项目,构建“学业-经济-心理”多维帮扶模型,累计发放精准补助超500万元,实现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在就业服务场景中,依托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学生能力—岗位需求”语义关联网络,“智慧就业”系统对地域偏好、行业倾向等显性标签与实践经历等隐性技能进行动态解析,通过学习算法实现跨平台数据协同建模,日均生成个性化岗位推荐清单3000余份,2025届毕业生签约率同比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