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丨非遗青团 红色记忆:湄园er这样书写清明的“生命对话”

发布时间:2025-04-03 15:53:20 吕梦迪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在传统文化与红色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4月1日,自动化工程系联合“一站式”学生社区以清明节为契机,融合非遗技艺体验与红色主题教育,开展了“清明追思·非遗传承”主题活动。活动吸引共青团员、少数民族学生等30人参与通过“非遗青团手作”“红色诗会追思”“英烈故事分享”等环节,以青春之名致敬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

图片1.png

非遗青团手作:指尖技艺传承红色记忆

活动以“清明追思·非遗传承”为主题,在桂园餐厅二楼开设非遗青团手作工坊。

技艺教学专业手艺人现场教授青团制作全流程,从“捣青汁”到“捏福袋”,学生们亲手体验艾草糯米团的揉制,感悟“一捏一包皆匠心”的传统智慧。

红色融合:青团造型特别设计“五角星”等红色元素,寓意传承革命火种;制作过程中穿插讲述“长征路上的青团故事”,将食物与红色记忆紧密连接。

温情传递: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成品青团赠予校内后勤职工与社区孤寡老人,以行动践行“尊老敬老”的中华美德。参与学生张佳佳说:“看到爷爷奶奶的笑容,我读懂了‘敬老’不仅是习俗,更是行动。”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清明诗会追思:笛声悠扬颂英魂

师生共同朗诵《清明》《寒食》等诗词,电气2402班罗靖宇以笛子伴奏,悠扬旋律寄托对先烈的哀思。

红色故事会:“自+”青年学生生动讲述莆田本地革命烈士陈天章事迹,再现烽火岁月中的忠诚与信仰。

非遗文化沙龙:“自+”青年教师吕梦迪“从清明习俗看非遗保护”为题,剖析传统节日对当代文化自信的赋能作用,并呼吁青年以创新思维守护文化遗产。

图片5.png

本次活动通过“非遗+红色”的创新形式,将传统文化体验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自动化工程系学工办主任杨娴表示,未来将持续挖掘传统节日的育人价值,开展“红色非遗进社区”“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等实践项目,引导青年学子在守正创新中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慎终追远,薪火相传。” 当非遗技艺遇见红色血脉,自动化工程系的青年们正以青春之力,书写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答卷!



责任编辑:王之玥
开展“清明追思·非遗传承”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