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博安社区|扎根社区实务 提升科研能力—辅导员科研赋能专题培训成功举办
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博安社区于4月8日组织开展了以“扎根实务,科研赋能”为主题的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上,本社区科研经验较丰富的姚杨齐、张涛、李书琴三位老师,通过理论筑基、方法赋能、应用转化三大模块,为社区全体辅导员提供科研方法与路径的指导。
博安社区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
理论筑基:构建科研思维与选题逻辑
会上,姚杨齐老师指出,学生工作科研化旨在剖析科研与学生实务工作关联,破除“科研高深论”,树立“问题即课题”理念。科研与学生实务工作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学生日常问题如学业困惑、心理压力、职业规划迷茫等,均是科研切入点。掌握“需求导向-政策衔接-实践价值”选题三角模型,对辅导员提炼研究课题至关重要。张涛老师提出,结合教育政策、学校规划和规章制度,确保课题符合政策导向。解读学校最新科研文件精神,分析热点趋势,对辅导员锚定研究方向有指导作用。
张涛老师做科研经验分享
方法赋能:AI工具助力科研框架高效搭建
“AI可以提供研究框架的‘钢筋水泥’,但填充其中的‘育人灵魂’必须由我们亲手构建。”她建议在使用AI辅助完成框架搭建后,再利用实际学生工作对课题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扩散。“当技术工具与育人初心深度融合,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升才能真正反哺学生工作。”姚杨齐老师的发言引发热烈反响,现场不少老师表示将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毕业生就业思想引导等工作中尝试“AI辅助+人工深耕”模式,让智能技术成为提升育人实效的“新引擎”。
姚杨齐老师分享科研成果
应用转化:推动成果落地与价值输出
张涛老师分享了学术论文、政策报告、实务案例等不同载体的写作逻辑,针对辅导员“数据丰富但逻辑松散”的问题,重点阐述“研究发现-实践启示-对策建议”三段式转化方法,以提升写作的逻辑性和实用性。李书琴老师补充道,辅导员在写作中还需注重理论创新与价值判断。理论创新是推动学生工作发展的动力,价值判断是确保研究方向和成果符合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键。结合二者,可将研究成果更好应用于实际工作,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李书琴老师分享科研经验
培训成效与未来规划
社区辅导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明晰了科研方向,增强了科研信心。钟迪区长表示,未来将定期举办此类培训,并组建社区专项科研团队,搭建科研交流平台,支持辅导员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助力社区管理与学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