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习实践遇难题,多措并举解危机 ——一次基于“校企合作”危机干预的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4-03-01 16:01:07

实习实践遇难题,多措并举解危机

——一次基于“校企合作”危机干预的成功案例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梁涓湘      黄丹晴

一、案例背景

根据校企合作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某学院20XX级学生《企业综合实践学习》课程被安排至大二上学期,该门课程具体要求学生暂停理论学习,到企业一线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综合实践学习。得知此消息,学生或有愤怒或有不安,总体情绪比较激烈。此外,在综合实践期间,还出现了一些学生逃避工作、辱骂学院甚至申请休学的现象。

二、案例分析

学生全程“脱产”进行实践实习,不仅对学院如何组织安排来说是一项挑战,对学生如何适应和调整更是一项挑战。感受到学生存在不安情绪后,我即刻奔赴一线展开工作,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现将问题及处理过程简述如下:

(一)进行《企业综合实践学习》前的惶恐与不安

1. 心理的准备不充足。5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大一时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充裕,十分担心自己能否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指导个人实践;而且自己没有实践经验,对企业一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感到陌生和不安,不知道如何应对实际工作的要求和压力。

2. 对实践环境不熟悉。虽然临行前GQ集团安排了专门的人事专员对学生即将赴任的子公司进行了介绍,但是对该公司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施工现场安全、个人住宿情况及所处地理环境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并不熟悉,既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工作,又担心精神文明活动缺乏。

3. 对实践内容不认同。尽管人事专员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强度、薪资待遇、员工福利等进行了比较详实的解说,但不少学生对本次实践的价值和意义仍表示不认同,认为本次实践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个人兴趣等不相符,完全不必全程“脱产”学习。

(二)进行《企业综合实践学习》中的不满与愤懑

1. 存在消极怠工现象。实际工作中,或因不适应工作强度和难度,不少学生工作效率降低,导致生产线产能跟不上,需要加班才能解决问题,如此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形成消极怠工的循环。

2. 存在辱骂学院舆情。因学生分散在不同车间、生产线中,我个人能力有限,导致个别车间、个别生产线上学生的负面情绪较难控制;加上产效不匹,学生容易与工班长产生冲突。学生在此环境下,不自觉与企业、工班长、学院产生对抗情绪,在网络上宣泄个人情绪,造成一定舆情。

3. 存在逃避学业情况。个别学生实在无法适应《企业综合实践学习》的各项工作要求,亦无法适应企业安排的住宿环境,以身体欠佳为由多次上医院开具病假证明逃避工作,更有甚者以“对学业不感兴趣”为由提出休学申请。

三、案例处理

(一)做好学生惶恐情绪的纾解

1. 加强学生心理准备和课程引导。在通知正式发布后,我第一时间到男、女生宿舍就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展开多次沟通,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在学院的支持下,组织专业课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疑虑,由专业课教师及学院主要领导集中进行解答,并收集好未能解答的疑虑;组织一次“挫折教育”的团辅,帮助学生提升心理韧性和适应力,同时邀请心理咨询中心介入,对个别情绪特别恐慌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 提供实践环境了解和适应支持。一方面与企业的人事专员沟通,重点了解学生在交流会时未能得到解答的各项疑虑,另一方面实地考察企业所处地理环境、住宿条件、周边生活设施等,采集整理好第一手详细资料,及时分享给学生,帮助学生熟悉环境,做好适应准备;在学院的支持下,利用校内与企业几乎1:1还原的实训基地,安排一次实践前的综合培训课程,提前让学生感受工作环境。

3. 引导深入思考并认同实践内容。在师生面对面交流会上安排了专业课教师详细介绍实践内容与所学理论的关联,说明为什么要在这一特殊时段开展这样一次“全脱产”实践,为什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感受“5S”管理理念等,并分析了实践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实践的价值,想方设法增强学生对实践的认同感。

(二)处理好学生愤懑情绪的宣泄

1. 加强沟通与反馈,传播正面情绪。一方面校企双方加强沟通,企业根据需要提供二次培训,主要以分享如何提高工作速度、增强工作效率为主;另一方面师生双方加强沟通,我经常下车间、到生产线鼓励学生,也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为他们传播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

2. 加强心理适应力,控制舆情为上。对个别负面情绪极强的学生,先召回学院,由学院领导与他们进行谈话,了解事情始末,同时要求暂停并撤回在网络上发布的负面舆情,等待调查结果;同时转介入心理咨询中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应对压力和排解情绪;在建立了良好的心理支持渠道后,再由学生选择是否重回实践岗位继续开展学习,若选择不回,可由学院安排在校内实训中心协助老师开展工作。

3. 加强职业的规划,理解学生困难。对极个别难以适应实践和住宿环境的学生,我也安排了单独的咨询,并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寻找、调整住宿环境等,也邀请了专业课指导老师与他进行单独谈话,为他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对部分滥用病假的学生,严格执行企业请假的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罚和纠正,并将真实考勤纪录并反在课程成绩中。

四、案例反思与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而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让他们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次“校企合作”呈现的出的问题呈多样化,牵涉面较广,常常需要协调各方努力才能解决好一个问题。在此,我根据《企业综合实践学习》课程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对该案例提出一些反思:

(一)《企业综合实践学习》课程前: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体系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和困惑,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心理支持体系。作为辅导员,我们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师生之间保持积极互动,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帮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身后有重重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企业综合实践学习》课程中:重视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学生对实践环境的不适应、对实践内容的不认同、对工作强度的不接受等不安和逃避的负面情绪,其本质就是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迷茫和不确定,甚至是“懒就业”“怠就业”“不就业”的思想在作祟。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担任好“桥梁”角色,校企联动掌握学生实时思想波动,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个人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建议企业根据工种需要,给学生分配一名实践经验丰富、职业规划明确的“技术骨干”,以“老带新”的形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也是给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立一个“标杆”,引导学生积极向“技术骨干”靠拢。

(三)《企业综合实践学习》课程后:“校企合作”形成新育人合力

实践结束后,要结合我院学生及专业的特点,形成学校、企业、家庭的教育合力。学校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如:及时召开实践小结,就本次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评估和改进。家长也应纳入学生学习实践的一线中,在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任务期间给予正面支持;也可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个性化学生能力培养方案;或向学院反馈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诉求和建议。只有家、校、企三方通力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才能推动形成新的育人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培养。


责任编辑:梁涓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某学院20XX级学生《企业综合实践学习》要求学生全“脱产”,到企业一线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得知此消息,学生总体情绪比较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