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化1+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同年6月,我校运输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审核成为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全国首批试点专业。2020年我校会计专业通过审核成为业财一体信息化证书试点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站务证书试点专业。在此背景下,运输管理学院以党员教师为改革主力军,深入研究解决高职教育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党员引领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运输管理学院党总支鼓励党员教师积极报名,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积极参加培训组织举办的各种线上讲座,将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其他老师一起分享。同时,运输管理学院通过开展教研室教研活动,利用研讨会议、云课堂平台培训、集中备课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1+X证书的教材内容、考试大纲、考点建设、培训组织、考务工作等,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推进1+X试点工作,运输管理学院的教师们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积极申报科研课题。马丹、景红华、王紫君、夏丽丽等多位党员先后申报了《基于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与深度产教融合的核心课实训课程改革研究》等多项市级、校级课题。运输管理学院通过课题研究来指导试点工作,着力解决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党员为先 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运输管理学院党总支鼓励党员教师通过学校的学历提升计划,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鼓励教师多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运输管理学院还积极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了解行业动向,学习前沿知识,进一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两年,运输管理学院尹华灵、莫柳等7位教师分别到京东物流公司、柳州安吉物流有限公司等地进行挂职学习。目前,运输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拥有1名高级双师、2名中级双师、6名初级双师,双师比率达90%,其中党员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
党员带头 不断推动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运输管理学院积极推进以党员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活页式教材建设。如夏丽丽和王紫君老师负责推进《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两门课程建设,在教材中融入最新的科技、工艺和方法,体现了1+X证书内容持续更新的特点。相关课程负责人之间相互分享课程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其他课程的教材建设。
运输管理学院还对多门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上的调整。比如在课程中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上传工作现场视频、微课、课件、案例文章、行业新闻等多媒体资源,授课过程中设置头脑风暴、小组PK等线上互动环节,利用平台发布和批改作业等。运输管理学院采取1+X证书培训的方式,通过分组演练、案例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利用在线头脑风暴、即时反馈评星级等互动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这些措施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推动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
真抓实干 人才培养有成效
一是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运输管理学院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2021年就业率达95.27%,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同时,运输管理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三年来,运输管理学院3个1+X试点专业的学生获得了2019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一等奖等6项国家级奖项。
二是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近年来,运输管理学院的党员教师队伍建设进步显著。近几年,黄珏、滕寒梅等老师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景红华、马丹等老师获评市级和校级优秀教师;王紫君、马小龙等老师获评校级社团优秀指导老师。党员教师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规划教材10本,主持自治区级课题7项,市厅级课题十余项。
三是校企合作不断加强。运输管理学院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目前,运输管理学院已与浙江顺丰快递公司、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广西百世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安吉联合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中铁快运柳州分公司、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等多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管理实习、实践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1+X考核培训成绩喜人。截止2021年底,运输管理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共进行了4次1+X考证培训及考核,共计295名学生参考,平均通过率达82%。会计专业共进行了2次1+X考证培训及考核,共100名学生参考,平均通过率高达99%。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共进行了2次1+X考证培训及考核,共100名学生参考,平均通过率高达90%。
获得2019年全国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一等奖
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