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2024年暑期 “三下乡” | 讲党史 学创业

发布时间:2024-08-09 21:44:38

承红色基因

扬时代新风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玉门关的春风不度、万里长城的众擎易举、关城的威武雄壮……无不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辉。从酒泉到嘉峪关再到张掖,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党史,学创业”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施乐老师的带领下从兰州出发,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它们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一)第一站酒泉烈士陵园

酒泉市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酒泉市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的摇篮、新中国石油和核工业的发祥地、“铁人精神”的诞生地。实践团首先来到了酒泉烈士陵园,祭奠在1949年酒泉解放后建政初期,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九师的干部战士和后来因战、因公牺牲的烈士及同志。之后采访了烈士陵园不愿透露姓名的“守园人”,他向我们介绍了烈士陵园的相关情况,也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英烈的革命事迹。聆听完“守园人”的讲述,实践队员不禁感慨如今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师生同上一节思政课活动。祭奠完革命烈士后,在施乐老师的指导下,王艳平同学开始录制相关理论的宣讲小视频,推动社会大思政与课堂小思政相结合。

参观酒泉烈士陵园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通过缅怀先烈、感悟历史,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到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团队合作的力量、勇于创新的勇气、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创业实践所需的重要品质和能力。

(二)第二站玉门油田博物馆

玉门油田孕育了伟大的铁人精神,诞生了闻名遐迩的“摇篮文化”,创造了“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的传奇。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培养造就了“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石油工人的楷模和精英,为当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认真聆听铁人英雄事迹: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奋不顾身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还有那“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让师生们触及心灵、深受震撼,研学过程中,同学们在听与看中,重温铁人历史,感悟铁人精神。

最后刘蓓同学在展览馆开展“行走中的大思政课”,围绕“玉门油田的历史”、“玉门油田开发历程”、“作出突出贡献的荣誉人物”、“玉门油田的战略意义”等方面讲述这一部石油工业的壮丽史诗。

参观玉门油田展览馆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不仅可以学习“铁人精神”,还可以通过了解玉门油田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从中汲取到艰苦奋斗、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战略思维等多方面的创业实践经验和精神。这些经验和精神将对大学生未来的创业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第三站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集中展示了长城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价值。展品包括历史文物、民俗展品、历史建筑、书画艺术等。实践团成员通过实物、图文、多媒体等形式,非常直观地了解了长城的历史、文化、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丰富内涵,更加深入地体会了中国长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体悟。

研学结束后,我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和研学过程中的感想感悟,跟着总书记足迹,在长城博物馆开展“行走中的大思政课”的研学实践活动。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文化的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可以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创业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学习创新思维、观察团队协作、进行市场调研以及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为未来的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第四站嘉峪关城市博物馆

作为城市文化的宣传阵地,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不断强化基本陈列“戈壁明珠——嘉峪关市建设成就展”的展陈更新,将嘉峪关市最新的城市发展、建设成就予以展现,有效发挥出城市文化宣传主阵地作用。围绕长城、钢城两大城市文化形象,创作完成了“长城·钢城”——嘉峪关城市文化主题展,以“长城精神”“铁山精神”为灵魂,展示了嘉峪关长城与戈壁钢城在发展中的历史共通及这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的文化与品格。

施乐老师用深厚的理论基础讲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考察时的讲话精神,带领队员们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情怀,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质。

(五)第五站中核四0四集团

01影视回眸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剧《激情的岁月》拍摄基地,我们团队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仔细聆听,参观拍摄场景,体会老一辈核工业人火热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感受当年科技工作者燃烧的青春与热血。当年的他们一纸调令共赴西北,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去哪?不知道。干啥?不知道。就这样,在隐秘中,他们把功劳和苦劳都藏在心里,以钢铁般意志,为我国最大的核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核一代”抵达这里时,满眼望去,只有接天戈壁,萧瑟,茫茫。地窝子与帐篷是他们的避风港,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一步步走进梦想。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核工业人诠释了何为“两弹一星”精神。

02“核城记忆”

走进“核城记忆”陈列馆,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核城记忆”陈列馆,以历史为轴,以传承为魂,它从历史中走来,承载着核城人“家”的温馨回忆。岁月情长、物换星移,隶属于核城人的这份“独家”记忆,更是国家核工业历史发展的一份沉甸甸的记忆。

馆内的展品,见证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仿佛化身历史的讲述者,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随着脚步的逐渐深入,我们仿佛穿越回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仿佛看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艰苦奋斗的身影,他们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怀着对祖国国防事业的坚定信念,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这片土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比如邓稼先先生,他长期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发工作,在一次实验中,受到了核辐射,最终因病去世。他用无私奉献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技术可依的情况下,他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勇于攀登的精神,他们住帐篷、睡地窝,在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中,用双手建起了一座座厂房;他们靠着算盘和计算尺,完成了复杂的科学计算;他们用土法上马,自制设备,填补了一项又一项技术空白。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我国核工业的基石。

中核四0四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和配合。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陈列馆和了解中核四0四的企业文化,认识到团队协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我们将会注重团队建设和协作能力的提升。去中核四0四的“核城记忆”陈列馆学习带给了大学生丰富的创业实践启示和收获。他们可以通过了解核工业历史与文化、学习核工业精神、激发创新思维与创业灵感、了解市场需求与商业模式以及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来提升自己的创业素养和能力。

(六)第六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7月19日,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党史,学创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张掖市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实践团成员身着红色队服,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纪念馆,在纪念馆里,我们有幸和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实践团进行心得交流,从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被红军顽强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所打动。随后施乐老师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纪念馆的每一层展厅,深刻领悟了以“不怕牺牲、艰苦奋斗、顽强不屈、顾全大局”为核心的西路军精神,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在纪念碑前,施乐老师带领队员们驻足缅怀,向英烈们鞠躬致敬。在烈士公墓前,队员们认真聆听施乐老师讲述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红西路军革命先烈壮烈牺牲、血沃河西的故事。

参观过后,施乐老师和路静同学以微宣讲、行走的思政课堂等形式开展了西路军精神宣讲活动,形成了照片、视频、微宣讲等实践成果。

西路军精神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创新突破、团结协作共进、深入基层了解市场需求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业道路上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七)第七站红色记忆毛泽东像章馆

在辉煌的革命斗争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先进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辉煌的深刻改变中国面貌的理论成果,也既是毛泽东思想作为活的灵魂的群众路线随着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化。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底蕴深的群众路线依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建设伟大斗争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参观完像章馆,赵圆圆同学进行了“行走中的大思政课”,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群众路线、这些像章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等方面进行讲述。

在河西走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从汉唐盛世到丝绸之路的辉煌。那些古老的城垣、烽火台、石窟与寺庙,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同学们们深切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的厚重。

虽然研学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与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愿我们都能将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尊重,化作前行的动力,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追求真理、探索未知。

责任编辑:韩雪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虽然研学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与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愿我们都能将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尊重,化作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