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在辽宁大学 “校长讲坛”开讲
7月23日上午,辽宁大学“校长讲坛”(第六讲)在蒲河校区校部办公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世界著名光学专家龚旗煌院士受邀作题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报告。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刘慧晏,副省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霍步刚出席论坛。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宝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兼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庆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孙宏伟,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任忠,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林、罗文波,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孔峰、张秀丽;省委组织部、沈阳市委组织部有关同志,北京大学相关单位负责同志,省内兄弟高校党委书记、校长代表,辽宁大学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干部、教师代表参加论坛。
报告中,龚旗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两大方面,全面介绍了北京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举措和宝贵经验。
在人才培养方面,龚旗煌表示,北京大学坚持做到“五个聚焦”,积极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高水平人才。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倾力打造富有时代特征、体现北大气派、彰显中国特色的思政课;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发挥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作用;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统一,塑造学生的完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坚持“五育并举”,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布局;坚持不拘一格,探索超常规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基础学科的人才“珠峰”;坚持产学研用一体,畅通拔尖创新人才的本土化成长路径。三是聚焦世界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推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学科交叉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聚焦“四个自信”,培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扎根中国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构建本土话语体系;面向国家需求,加强支持保障,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坚持“科技为人文赋能,人文为科技赋值”,以数字人文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五是聚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胸怀天下、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大国英才。立足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大力推动学生海外学习,塑造学生全球视野;扎实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积极培养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积极建设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海外机构,打造汇聚国际资源、联合培养拔尖人才的良好氛围。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龚旗煌讲到,北京大学不断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博雅人才计划体系,建设良好的人才生态,为师资队伍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深入推进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坚持优中选优,推动教师队伍迈向世界一流。实施教师分系列管理和严格的聘期考核,为未通过聘期考核的教师以及老体制教师提供发展渠道,引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维护了教师队伍的和谐稳定。坚持把海外引才作为重点,汇聚一批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将思想政治要求、师德师风考察贯穿教师引进前后以及教师发展成长的全过程,涌现出了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教师楷模。
龚旗煌表示,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北大将和兄弟高校一起努力,加快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汇聚更多世界一流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后,辽宁大学党委书记潘一山教授,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代表学校分别向龚旗煌颁授辽宁大学“校长讲坛”纪念证书和纪念盘。教师代表为其献上表达敬意的鲜花。
“校长讲坛”由余淼杰主持,并隆重介绍了龚旗煌校长,表达了对其崇敬之心与感谢之情。报告结束后,余淼杰对龚校长的报告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报告站位高远、视野宏阔、思想丰富、逻辑缜密,令人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必将对各高校提升人才培养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十分感谢龚校长及北京大学给予辽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大力支持,并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辽大事业发展的省委、省政府,各兄弟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表达了衷心的谢意。他表示,迈向新的征程,在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切,北京大学等顶尖学府的鼎力相帮,龚旗煌等学术大家的深情相助下,辽宁大学一定能够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中与兄弟高校并肩前行,扛起新的担当,展现新的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新篇章,让东北这片神奇的沃土焕发勃勃生机。
“校长讲坛”结束后,与会领导参观了辽宁大学校史馆。
主讲嘉宾简介
龚旗煌,男,汉族,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兼任研究生院院长。1979年至1983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生;1983年至1989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博连读研究生,其间1988年至1989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1989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发展规划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长、党委常委、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前沿与时空小尺度光学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励。研究成果三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兼任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十届常务委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