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昆明文理学院2023年关于“一站式”学生社区 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12-19 11:35:4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开展2023年度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级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昆明文理学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现将2023年我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质量,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打造富有文理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深入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践行“一线学生工作法”,开展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党建引领与铸魂战略,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营造“浸润精神、感召实践、完善人格、引领成才”的人才培养氛围,探索具有文理特色,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将社区党建引领落地落细落实,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推动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团干部、学业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队伍进驻社区;建设学生社区“最多跑一次”线下服务大厅和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凝练社区育人理念和育人价值,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识别系统;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服务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三、建设措施及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学生党建前沿阵地

1.学生在哪里,党员在哪里,党的工作就推荐到哪里。常态化开展“问.学”交流机制,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推动学生社区建设工作走深铺开。下发《中共昆明文理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2023年度党委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的通知》《中共昆明文理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示范岗“创建暨实行”党员承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通知强力保障“一站式”社区顺利开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强化“一岗双责”,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重要议题,专题研究、及时协调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2.设立社区党支部,推进党组织全覆盖。学院以学生公寓为基本单元,设立社区学生支部。全院独立设置了41个党支部,2个功能型党支部。学生社区设置了党团活动室6间。同时,按照公寓、楼层等划分出若干网格,将社区内居住的所有党员纳入管理体系。坚持“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促进党组织发挥作用”原则,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干部,以及一定数量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社区管理的学生代表,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每季度领导干部至少走进社区网格1次,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3.成立社区党建领航服务站,系统推进社区党的政治建设。学院目前在学生公寓成立了党建领航服务站6个,并安排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定期到党建领航服务站开展“师生面对面”、主题党团日、组织生活等活动,打造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将各学院发展建设理念、学科优势、文化根基、育人特色融入社区政治建设做到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推动解决社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社区学生的心坎上。

)加大队伍进驻,强化全员育人

1.部署多支队伍进驻社区,深度实现全员参与。校级领导、管理干部队伍、辅导员、行业专家队伍进驻学生社区。校级领导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通过午餐会、下午茶、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及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驻学生社区,安排了90余位专职辅导员住宿在学生公寓,同时每栋学生公寓每天安排2名专职辅导员在“党建领航服务站”“学生发展指导站值班保证每天每栋学生公寓楼至少2名辅导员吃、住、工作在学生社区一线,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活动指导工作。另外,选聘校院两级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外导师、关工委成员担任兼职辅导员,指导文化建设、成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成立社区发展指导站,精准实现全方位引领。专业教师、生涯规划专家、创新创业专家、心理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等入驻社区发展指导站,定期开设指导宣讲和咨询窗口,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成长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指导。目前,已挂牌设置了社区发展指导站6间。

3.落实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有效实现全过程陪伴。二级学院组建“导师+导生”模式的成长陪伴团队,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构建教学与学生管理交叉融合的一体化指导体系。每位导师指导20名学生,以学生社区为阵地,开展“一对一”交流指导活动。

)倡导自我治理,发挥朋辈效应

1.以学院、公寓为单位,成立社区团组织,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管理。全院共设立团委10个(含校团委1个),团支部438个。成立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会及学生自律委员会共计323人参与自我管理服务,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学生社区设置了党团活动室6间,学生会、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社团进驻社区,负责社区功能室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并自主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强化社区运行活力。

2.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实践锻炼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楼宇管理。学生社区招募了勤工助学学生335人,参与楼宇管理、卫生清洁、实验室、教室、图书馆、食堂等社区建设工作。

3.设立自我治理考核机制。设置自我管理相关考核评价指标,将自我管理成效作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承担勤工助学岗的选拔指标之一,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指标之一,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参考项之一同时将学生参与自我管理成效纳入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管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落实条件保障,创造有利条件

1.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后勤工作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学生工作处(部)、后勤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团委、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保卫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资源、落实责任,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计划,由学生工作处(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二级学院具体落实。

2.场地协同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推进“一站式”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了一个中心多点辐射的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一个中心,即“学生事务中心”,学工处部(处)、教务处、校团委、财务处、后勤处等12个职能部门已入驻学生事务中心。多点辐射,即优化功能布局,以宿舍楼群为单位建设多功能服务中心,建设了党团活动室6间、宿舍区自习室6间、公共文化交流区21个、洗衣房2间、公共洗衣区8个区学院学生社区公共物理空间达1260m2均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常态化提供党建、思政、管理、学生事务、园区公共事务等服务。

学院“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旨在搭建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提供“一站式”线下信息咨询及办事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完善了学生办理事项及工作流程,以方便学生办事、提供优质服务为准则,实行错时服务制、首问责任制、AB岗位制(A岗为部门工作人员,B岗为学生志愿者)、限时办结制、投诉问责制等日常管理规范与制度。学院“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依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今日校园APP,为广大学生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信息咨询及办事服务。目前,学院“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提供线下服务项目25项,线上服务项目12项。

3.经费保障

学院从学校学生工作经费及后勤保障经费中专门列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及运行经费。2023年,学院学生社区软硬件建设经费投入130余万元。学校将逐步健全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并根据工作成效实施动态管理,保障社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

4.奖惩机制

学院建立以育人成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社区建设纳入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考核范围,强化基于考核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基于考核结果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部)业绩奖励。

四、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改进计划

(一)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一是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的不够到位。党建领航站目前只选派了专职辅导员和部分支部书记入驻,还未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入驻。同时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宿舍挂牌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二是管理协同效应还未完全形成。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还未完全推广应用到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之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制度还未完全建立。三是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还不到位,“学生成长数据平台”还未搭建“一站式”学生事务中心提供的线上服务项目较少,未形成全面记录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还无法一键生成学生成长发展数据报告。四是文化浸润以文化人效果还不够明显。“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文化氛围营造、文化阵地建设、幸福社区文化打造还不够理想,文化浸润以文化人效果还不够明显。

(二)下一步改进计划

(一)强化工作协同机制

我校将继续完善校院社区三级协同模式,即管理部门协同学院,学院协同社区机制,整合校内资源,强化协同联动,优化过程管理,实现长效运行,全面加强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进一步强化管理服务部门协同机制,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系统谋划,紧扣工作主线,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体系责任清单,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协调解决学生社区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逐步探索并明确社区与学院在学生管理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责划分等问题,实现学院教育管理服务力量下沉社区,社区成效反哺学院管理,实现三全育人

(二)推进线上智慧化服务

下一步我校“今日校园”APP为推手,加大力度推动学生事务线上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完善线上平台功能清单,不断优化线上平台首页、登录界面与服务功能设计,确保线上平台尽快投入使用。

(三)持续推进社区物理空间建设

我校计划于2024年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持续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已建成的杨林校区“一站式”学生中心及宿舍楼内学生社区活动室基础上,扩展建设集装箱建筑形式“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场地。以更好的把校院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社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四)以生为本,挖掘更丰富的学生活动

我校将依托“一站式”学生中心社区党团活动室、党员示范岗、党员宿舍等场地,进一步发掘聚焦学生发展的各类活动。推行网格化社区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社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各社区特色及主题布置社区文化墙,设立专门的文化宣传栏;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再具体细化每栋宿舍楼楼长、层长,及工作责任区,设置志愿先锋岗,协助楼长第一时间回应学生关切、解决学生诉求。优化完善社区功能,打造社区文化服务综合体。开展“社区文化节”社区劳动月”“社区艺术节”“社区运动月”等活动,打造红色社区、书香社区文艺社区等特色社区,推行劳动教育进社区,增强学生对社区“大家庭”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鼓励引导学生“动起来、学起来、玩起来”,用最温暖的关爱陪伴学生成长。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思政课教师、高年级学长等进驻园区学业加油站、心理辅导站、职业生涯规划基地,定期开展课程答疑、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等主题教育活动。


责任编辑:刘若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