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昆明文理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19 11:29:3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打造富有文理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深入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践行“一线学生工作法”,开展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党建引领与铸魂战略,多措并举,切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生社区建设,营造“浸润精神、感召实践、完善人格、引领成才”的人才培养氛围,探索具有文理特色,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新模式,将社区党建引领落地落细落实,实现社区党建工作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推动辅导员、班主任、党政团干部、学业导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队伍进驻社区;建设学生社区“最多跑一次”线下服务大厅和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凝练社区育人理念和育人价值,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识别系统;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服务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夯实"铸魂逐梦"工程内涵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先锋效能

1.设立社区党支部,推进党组织全覆盖。以学生公寓为基本单元,将党员、预备党员划分至相应学生支部。同时,按照公寓、楼层等划分出若干网格,将社区内居住的所有党员纳入管理体系。坚持“便于党员参加活动、促进党组织发挥作用”原则,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区”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干部,以及一定数量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社区管理的学生代表,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每季度领导干部至少走进社区网格1次,切实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2.成立社区党建领航服务站,系统推进社区党的政治建设。各二级学院根据自身特色形成党建品牌,发挥全面领航指导效能,完善社区机制建设和运行举措。打造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将各学院发展建设理念、学科优势、文化根基、育人特色融入社区政治建设。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入驻党建领航站,建设“思政名师工作室”,定期指导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理论宣讲和思想引领。建立党建领航服务站工作联系点,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与所联系社区党建领航服务站共同参加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校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每周到社区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1次,机关部处、院(系)负责同志每学期一般不少于30次,做到常态化联系社区学生,推动解决社区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社区学生的心坎上。

3.设置“党员示范岗”,突出先锋示范引领。在党建领航服务站设置“党员示范岗”,组织师生党员提供思想解困、成长发展指导、心理健康导航、学业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社区管理等帮扶服务。挂牌建设“党员宿舍”,推动党建工作进楼宇,发挥党员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探索育人机制,实现管理协同

1.将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推广应用到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之中。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善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推进社区、院系、学校职能部门、宿舍管理服务中心、家庭等各方各面权责合理划分,确保多方联动制度化常态化,有效激发学生社区育人活力和内生动力。探索建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处理好党建思想工作与教务教学管理的协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软件与硬件建设协同等关系。多部门协作,推动社区学生的学习、消费、上网、运动、心理、资助、评奖评优、第二课堂等数据集成与挖掘,实施画像分析、成长报告、舆情分析、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等计划,为精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靶向决策参考支持。

2.制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制度。健全社区运行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学生社区内部和相关学院的工作职责,明确党建引领、教师协同、队伍进驻、功能房使用、党员服务岗等工作要求,健全“三全育人”工作考核机制,实现学生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加大队伍进驻,强化全员育人

1.部署多支队伍进驻社区,深度实现全员参与。校级领导、管理干部队伍、辅导员、行业专家队伍进驻学生社区。校级领导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通过午餐会、下午茶、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及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驻学生社区,专职辅导员实行轮值制,每天每栋学生公寓楼至少2名辅导员吃、住、工作在学生社区一线,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活动指导工作。选聘校院两级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外导师、关工委成员担任兼职辅导员,指导文化建设、成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成立社区发展指导站,精准实现全方位引领。专业教师、生涯规划专家、创新创业专家、心理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等入驻社区发展指导站,定期开设指导宣讲和咨询窗口,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成长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指导。

3.落实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有效实现全过程陪伴。二级学院组建“导师+导生”模式的成长陪伴团队,为学生配备学业导师,构建教学与学生管理交叉融合的一体化指导体系。每位导师指导20名学生,以学生社区为阵地,开展“一对一”交流指导活动。

(四)推动服务下沉,深化协同联动

1.成立社区事务管理站,集聚管理资源。将教学教务、成长发展、就业服务、资助育人、心理健康、体美劳教育等成长指导和发展服务送至学生社区,立足社区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增强管理协同效能。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入驻事务管理站,延伸管理手臂,强化社区纪律安全管理、文明卫生管理、意识形态风险管理,规范服务事项,细化服务要求,优化服务保障。

2.建设学生社区“最多跑一次”线下服务大厅和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把握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在社区一体化构建学业发展、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能力提升、生活学习服务、信息化服务等学生成长发展支持系统。建设学生社区“最多跑一次”线下服务大厅和线上信息化服务平台,同组织、宣传、学工、团委、保卫、教务、财务、国际合作与交流、心理咨询、就业指导、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图书馆、校医院、后勤等部门,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常态化提供党建、思政、管理、学生事务、园区公共事务等服务。建立心理辅导站、生涯规划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素质拓展基地、课程超市等个性化发展中心,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鼓励名师大家、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多元群体以多种形式进驻社区,有条件的建立名师工作室,提升学生社区思政工作吸引力影响力。

3.搭建“云中文理”学生成长数据平台,深化服务协同。依托 “云中文理”大数据,搭建“学生成长数据平台”。建设“德智体美劳”综合育人评价体系,记录学生在二级学院及社区学习、生活、活动的相关数据信息,建立数据库对信息进行分析,最终一键生成学生成长发展数据报告,以此推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全过程、多形态、立体化运行。依托“云中文理”平台实现社区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和功能化,使其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撑,进一步做到精准施策、靶向服务。

(五)重视文化浸润,坚持以文化人

1.营造党建文化氛围。打造爱党爱国教育的党建工作室、党建长廊等,树立醒目党建标识,在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中组织开展新生班团活动、入党启蒙教育活动、党员教育活动等,通过情境教育助力学生实现思想升华。

2.建设学院文化阵地。二级学院深入挖掘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凝炼特色文化,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功能室、公共空间等,打造古今交融的多主题育人环境,融合党建和思政育人元素,增进文化育人实效。

3.打造幸福社区文化。通过提倡社区公约、命名宿舍楼、征集LOGO、装饰设计宿舍走廊等活动,提升社区文化的幸福感和感染力;举办社区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六)倡导自我治理,发挥朋辈效应

1.成立社区团组织,加强社区团组织建设管理。各学生组织、社团进驻社区,负责社区功能室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并自主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强化社区运行活力。

2.建立社区事务众创众筹众智制度。通过项目化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鼓励学生自觉承担社区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工作,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实行学生社区评议工作制度,使学生参与到学生社区事务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之中。

3.设立自我治理考核机制。设置自我管理相关考核评价指标,将自我管理成效作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承担勤工助学岗的选拔指标之一,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考察指标之一,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参考项之一,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四、保障机制

(一)组织机构

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后勤工作校领导担任副组长,学生工作处(部)、后勤处、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团委、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保卫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资源、落实责任,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计划,由学生工作处(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二级学院具体落实。

(二)场地协同

学生社区设立党建领航服务站、发展指导站、事务管理站。以宿舍楼群为单位建设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多媒体活动室、社区党建工作室、研讨室、谈心谈话室、会议室、舞蹈房、健身房、自习室等功能室,逐步打造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公共物理空间,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研讨、咨询、展示、健身、休闲等实际需求。为入驻队伍提供方便务实的办公、生活等条件。

(三)经费保障

社区运行经费从学校学生工作经费及后勤保障经费中列支。学校将逐步健全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并根据工作成效实施动态管理,保障社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

(四)奖惩机制

建立以育人成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社区建设纳入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部)考核范围,强化基于考核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基于考核结果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部)业绩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二级学院(部)、部门要充分认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之作为建设学校现代治理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与体现,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加强保障、务求实效。要明确有关部门责任,确保领导到位、场地到位、人员到位、保障到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落实“一线学生工作法”,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二)强化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部)结合实际制定社区建设方案,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举措创新等方面全面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社区建设进行全面指导,加强建设成果和经验总结,适时调整运行机制和方案。多种渠道积极、主动宣传推介典型经验、成果和案例,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学校“十四五”建设期间持续予以推进,将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和政策举措,巩固“三全育人”工作成效。

(三)加入全国平台。按要求加入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工作综合管理云平台,纳入全国综合管理平台网络管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整理、上传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果和案例等情况。


责任编辑:刘若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践行“一线学生工作法”,推荐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