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自建、同享、共育学生成长平台
晋中信息学院无边书院作为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重要阵地,以“责任力”培育为核心,通过多维度活动设计、朋辈互动和资源整合,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空间,核心理念是打破传统育人边界,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生参与模式,激发学生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标。
一、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变无边书院现有学生3239名,成立有书院学生组织(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现有成员146人,“三长”(楼长、层长、舍长)418人,书院学生组织连同“三长”团队全面参与到社区自主、自治的过程中来。为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师生重新解析学生兴趣点、专业提升区、社区服务性,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搭建学生团队建设中思路转换的重要一环,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变为“创意发掘者”“队伍组建者”“项目实施者”,通过角色转变、思路转变、对象转变,实现社区治理效能提升,参与方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创造”转变,建立“书院社区服务部-楼长-层长-舍长”四级自治网络,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畅通书院活动、信息等的宣传渠道、事务沟通渠道。
图片1.png
图片2.png
二、构建到组织的活动实施
群力共策,群思共享,活动体系搭建由指导老师拟定转变为学生团队自建,在学生自主构建活动框架过程中,探索学生需求,促进学生从构建到组织实施参与,在助力学生创意孵化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构建多元浸润活动体系,深入到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来。
家文化凝聚:从社区优化和仪式浸润双维度出发,打造温馨式的家文化品牌,从书院功能区阵地和宿舍区双场域出发,以学生走入学校到毕业出校门为线索,开展“两进两谈”新生走访、“趣向无边未来”新生入院仪式、“造”生活·创意拾光集、花房下午茶、“青春不散场”毕业季等活动,构建全程式的家文化陪伴。
责任力浸润:团队赋能、职场锻造、未来能力,以学生长期能力提升所需为切入点展开活动体系构建,邀请书院名誉院长、心理教师等走进书院开展山顶读书会、职业责任与领导力等活动为学生成长赋能,使书院成为生活调剂、专业延伸的“第二课堂”。
图片3.png
图片4.png
链接点联动:与学院、书院、特色部门互动,以书院入住学生的专业所需等为背景,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常态化组织党支部共建系列活动、工坊技能提升系列活动,学生自主策划开展光影职场行、云朵餐盘计划等社区活动与服务,解决学生需求的同时,增进社区情感。
劳动教育普及:从“三域领航”劳育体系出发,践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实践劳动、服务性劳动实践,由全生异科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山楂红了”农耕主题系列活动等;持续开发N项特色路径,在社区劳动文化生活节暨劳动教育主题月活动中与学生齐劳动,共提升,同成长。
图片5.png
图片6.png
通过系统性建设,无边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取得显著成效。学生服务他人与自我提升理念更加深入,其参与行为得到的价值认可和实际回报正比例增长。
一是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从书院学生团队的自主组织策划队伍的逐步庞大、到书院场域到访人数的逐步攀升,学生对社区活动平均参与率提升得以体现,学生态度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二是治理效能明显增强。学生对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参与度与满意度显示,学生在书院阵地的使用率提升,学生团队在沟通协调、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师生团队认可。三是学生综合能力、技能增加和提升。学生自主拟定的活动计划与学生素养提升的黏合度较高,学生活动积分逐步提高,能力认证逐步彰显,朋辈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图片7.png
图片8.png
在一站式社区建设与实践中,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社区主人,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书院通过赋权、赋能、赋责,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同时,构建长效机制是关键。学生参与不能靠一时热情,需要制度保障。无边书院通过学生会管理制度、三长制等,使参与行为得到价值认可和实际回报。社区治理不是孤立的学生服务工作,而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书院将社区工作转化为成长养分,实现了管理服务与学生技能提升的有机统一。
未来,无边书院将继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共同体,实施精准服务,拓展“校社联动”渠道,引入更多社会资源支持学生社区发展,记录学生在社区中的成长轨迹。我们希望,“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学生思想引领的高地、成长服务的平台、师生共治的家园,每个学生都能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获得成就感、增强责任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