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程学院98级校友毕业25周年返校省亲:共话青春记忆 同绘发展蓝图
青春回眸:重温求学时光
在行政楼七楼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江西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冯赟代表学校向校友们致以诚挚欢迎。他指出:“1998级学子是学校转型发展时期的见证者与建设者,你们的奋斗足迹已深深镌刻在江工的历史丰碑上。” 座谈会现场,校友们共同观看了专题纪录片《追光逐梦》,当看到母校从1983年无线电培训班起步,历经四次更名、六次迁址,发展成为拥有20余万毕业生的本科院校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冯赟强调,学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各位校友的努力和支持,并期冀全校师生、毕业校友既要双向赋能、同向发力,为学校搭建更高平台,又要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共促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友代表张晓华深情回忆道:“当年在全省电子电脑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的经历,正是母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动写照。记得在学校实验室连续三天调试程序的场景,指导老师与我们同吃同住,这种‘教学相长’ 的育人氛围,让我深刻理解了‘自立自强乐业乐群’的校园精神内涵。”作为AI教育领域的创业者,张晓华多次与学校领导深入交流,他表示要将其公司“AI + 教育”的创新成果反哺母校人才培养。
校友景兆翔特别分享了一段珍贵记忆:“曾记得聂水晶老师攥着四十元稿费走进教室,从第二排过道绕行到第五个座位,微笑着将钱递到我手中—— 这是我人生第一笔文学稿酬。”他表示,母校“文理兼修” 的育人理念,培养了学子们既有严谨的理工思维,又具备人文情怀,这种独特的教育基因至今仍在滋养着自己的职业发展。
桃李感恩情,鲜花谢师恩。校友代表李海峰、龚亮、赖冬根、肖祥、周禾福、王庆成等纷纷回忆了自己来校求学的美好时光,并向母校汇报了创新创业的故事。随后,孙兴泉、李海峰代表全班校友为校领导和恩师冯赟、聂水晶、邹小金、曾庆生、陈贞、黄艳红、刘成炤、张建生、张小红、左玖华等老师敬上鲜花,表达了母校的培养之恩。
校企合作:共谋发展新篇
座谈会上,校领导冯赟向校友们通报了学校最新发展情况。作为江西省唯一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示范建设单位的民办高校,江工始终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办学定位,在产教融合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有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 门省级一流课程,连续 9 年参展深圳高交会;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基地;2023-2024 学年获全国竞赛奖项 68 项,其中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2 项;校友企业累计提供 2000 + 优质岗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母校与校友是命运共同体。” 冯赟强调,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重点推进“数字经济 +”特色学科群建设,希望校友们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大数据和新能源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江工系”创新生态。
学校校友、苏州京晖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兴泉在座谈会上分享了合作愿景。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人物,其公司专注于“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发,业务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孙兴泉表示:“母校‘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为我们奠定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 他希望全体优秀校友和母校深入开展合作,尽己所能,用忠实的行动为提升母校人才培养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上,其他校友也纷纷表达了与母校合作的构想,助力企业与学校深入融合,共同发展。
匠心“友”约:小课堂融入大课堂
3月22日下午,江西工程学院98级优秀校友孙兴泉、李海峰、龚亮、张晓华、陈斯略等10人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团学干部展开深入交流,为在校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创业分享会。此次活动将校友的实践经验小课堂融入学校教育大课堂 ,搭建起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
校友孙兴泉针对电子信息和光伏专业,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同学们应深入了解社会和行业现状,将专业课程知识学以致用。他还提出,要拓宽学生实习单位和岗位范围,通过专业实习提升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为就业增添核心竞争力。
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的李海峰对学弟学妹们寄予厚望,建议大家结合自身情况明确发展路径,在学习过程中多积累社会经验与实践知识。他强调,面对学习困难需坚持不懈,掌握科学方法,以积极姿态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龚亮以自己的创新创业历程为切入点,讲述“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在智能制造发展中,既要继承传统智慧,又要用现代科技赋能。他鼓励学生保持探索精神,以专业为基础、高效为关键、创新为驱动,适应社会发展,为个人梦想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张晓华校友围绕科研、教学、创新及产品研发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入座谈。在AI时代,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针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张晓华建议加强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底层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投资保持耐心,利用我国制造业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协同,构建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人工智能研究体系。
在互动交流活动中,学校师生们深切感受到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和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校友们用自身经历传递宝贵经验,激励着江工学子在学业和未来职业道路上不断奋进,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起点新跨越。江西工程学院98级电管专业校友返校活动不仅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更是开启校友情谊新篇章的起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江西工程学院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携手广大校友共同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