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亮“项” | 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党建+职业启蒙教育课堂
导 语
为进一步突出“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要求,学院二级党组织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工作重点,聚力突破难点,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带头抓党建的示范效应,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引领的方式,学院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融合育人成效不断显现。
★
一、解决的问题
通过项目开展,盘活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以“融合育人”为着力点,将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职业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以项目为载体,探索大中小学生一体化育人路径,助力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二、推进的措施
01 党建引领“建课堂”
从“突出思想引领、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组织体系、搭建实践平台、打造品牌活动、建设师资队伍、构建运行模式”七个方面,推进“党建+职业启蒙教育课堂”建设,推动校内外教育资源同向聚合、同频共振。
△共建“党建+职业启蒙教育课堂”
02 双师赋能“强素质”
开展“党旗红·匠心蓝”学生社会服务能力赋能行动,通过“双师·双课堂”以红色初心赋能量,蓝色匠心育新人。
学生党支部成立辅导员讲师团,打造“党建+思政”红色课堂,加强学生思想引领。
△辅导员“党建+思政”红色课堂
教工党支部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打造专业课教师“专业+科普”蓝色课堂,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专业教师“专业+科普”蓝色课堂
03 三维贯通“促成长”
将“课程、实施、评价”三维贯通,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涵养家国情怀。
成立联合教研组,推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学工队伍融合开展项目活动。
△小学生体验3D打印
完善项目实施评价方式,按照百分制设计学生自评表、他评表、综合评分表,将学生志愿服务积分纳入学生素质发展成绩单。
三、阶段性成效
党总支紧扣“党建+职业启蒙教育”,通过“党建引领、双师赋能、三维贯通”,引导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入社会大课堂,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服务能力强化、育人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01
创新劳动教育实践载体
培养学生劳动服务能力
依托学校专业资源优势,共建3个“党建+职业启蒙教育课堂”,建成“3D打印”“智造工坊”等6个实践工坊,开发设计15门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将社会服务、职业启蒙教育、科普知识普及融通。
△智造工坊
以“三下乡”成立“职业启蒙教育师生志愿服务团”,开展“十百千职业启蒙教育进社区”“乡村实践行走课堂”等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助力“职普融通”,为职业启蒙教育赋能。
△“十百千”职业启蒙教育进社区
△乡村实践行走课堂
02
创设劳动教育品牌
滋养学生劳动精神
打造“党建+职业启蒙教育课堂”专业型服务性劳动品牌,开展“技能先锋”进社区、“科技小匠”进乡村、“科普达人”进中小学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专业服务中培养专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科技小匠”进乡村
△“技能先锋”进社区
△“科普达人”进中小学
相关活动获评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多名学生获校级以上“优秀志愿者”称号。项目活动受到淮安视听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等多家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党建+职业启蒙教育课堂》项目获江苏省高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一等奖。围绕项目提炼的特色案例荣获学校2023年度质量年报“典型案例”一等奖。
△获奖文件
03
实践育人团队建设初见成效
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不断加强
以项目为载体,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与发展。学院党员教师加入任教班级团支部,开展“以研带教”主题实践。通过项目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主的专业型、发展型育人团队初步成型。
1名党员教师获评“江苏省优秀资助工作者”、1名党员教师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获奖证书
加强项目研究,以研促干、以研促育。《新时代社科普及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社会教育(社科普及)专项课题;《时代新人培育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立项省哲社一般课题;《“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特色劳动育人体系研究》等5项课题获得校级立项资助。
△课题立项
△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四、今后工作思路举措
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发挥高校公益服务、文化传承等社会服务职能,完善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机制。在普职融通、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背景下,从职业启蒙教育“小切口”布局实践育人“大思政”。
继续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强化中小学生职业认知,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同时,拓展实践平台,通过与社区、中小学党建联建等,建立项目运行长效机制,优化职业启蒙课程开发,拓展职业启蒙教育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增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