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探寻古韵荆山,点亮青春实践
徐州市荆山村,地处徐州市开发区大黄山镇,坐拥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苏轼治水、乾隆留墨,红色事迹口耳相传,文化底蕴深厚。我校智能制造与应急装备学院“乡村文化”小分队于2025年寒假期间两次走进荆山村,开展“探寻古韵荆山,点亮青春实践”活动,挖掘乡村文化宝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村民访谈探遗韵
1月19日,乡村文化小分队的队员抵达荆山村,在与村干部的交流中得知村委会正在进行村中老人走访慰问工作,小分队决定一起参与并借此机会采访村中老人,了解荆山村的文化历史。队员们按照村委会计划,统计慰问名单,整理慰问物资,将温暖送入村民家中。在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老人们用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向小分队成员们讲述了荆山村的历史变迁、家族传承、民俗风情,展示了荆山村民们的智慧与勤劳,加深了小分队对荆山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在老人们的口中,队员们得知荆山是一座和徐州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座山峰,它承载了数百年徐州人民抗洪排涝的历史。
2.遗迹探秘促旅兴
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荆山村历史悠久,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曾与荆山产生交集。宋代,苏轼来这里治理水涝;明末,凿开荆山口,开通不老河,泗水由此改道;清代,张胆修建荆山口石桥;总篡《康熙字典》的张玉书撰有《重建荆山口石桥碑记》;乾隆皇帝写有《荆山桥记》。这些历史事件激发了队员们的兴趣,1月19日下午,队员们开启探索荆山古迹的行程。古荆山桥是一座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长1615米,宽7米的古石桥,是中国古代桥身最长、桥孔最多的石拱桥。但在清康熙年间,此处原有的桥梁被洪水冲毁,队员们按照村中老人指引寻找荆山桥的遗址、探寻古牌楼、观摩碑刻文字。小分队成员们通过自身游览历程帮助荆山村设计了一系列以历史遗迹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助力荆山村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3.春节共融荆山情
临近春节,荆山村张灯结彩,热闹非凡。1月25日,在村委会的邀请下,乡村文化小分队再次来到荆山村,参与了村里的迎春活动。队员们与当地村民一起写春联、制作传统剪纸,充分体验了荆山村的春节习俗和文化氛围。队员们早早来到现场,摆好桌椅,铺好宣纸,备好墨汁,做好准备工作。在活动中,村民们向小分队成员们传授了对联的书写技巧和平仄韵律,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乡村文化小分队全面了解了荆山村的文化底蕴、历史遗迹、春节习俗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实际行动为当地的文化传承、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这次经历不仅让小分队成员们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与经验,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未来,小分队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荆山村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兴村、旅游富村、生态强村”的理念,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