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英烈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 国防教育学院组织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与王杰纪馆

发布时间:2025-03-31 09:41:15 马明

微信图片_20250331093901.jpg


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传承红色基因,3月27日,国防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通过实地研学、缅怀英烈,汲取奋进力量,筑牢初心使命。

羊山脚下,红旗猎猎、步履铿锵,全体师生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全体人员敬礼、默哀。在纪念碑前,大家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一字一句,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表达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决心。

来到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巨幅青铜浮雕《突破黄河天险》以裂帛般的纹路凝固历史瞬间。1947年夏,刘邓大军在黄泛区淤泥中挺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魄撕开敌军防线。展厅内,依然闪光的军号、染血的绑腿、泛黄的电报手稿,无声诉说着十二万将士“砸锅沉舟”的壮烈。电话线在洪水中标记行军路线,红丝线在展厅垂落血色经纬——这是人民军队用生命织就的胜利图谱。在兵器广场,各型导弹、战机、装甲车辆整齐列队,仿佛与历史同频共振。烈士名录墙上,1734个镌刻金箔的名字灼灼生辉,120余名同学许下誓言:“吾辈定传承英烈精神,立报国凌云之志。”

微信图片_20250331093845.jpg


在王杰纪念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两不怕精神标语高悬于展厅中央。1965年,为保护战友,23岁的王杰毅然扑向炸药包,用生命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展柜中,他亲手缝补的军装、写满批注的《毛泽东选集》、训练时磨破的胶鞋,诠释了王杰“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怀,勾勒出平凡战士向英雄蜕变的轨迹。“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作为山东省专业技术储备兵员,全体学员面向王杰雕塑,立下誓言,一定以王杰精神为行动准绳,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苦练专业和军事技能。

微信图片_20250331093853.jpg


国防教育学院作为学院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实行军校式办学、连队化管理,严格落实部队一日生活制度,每周组织红色书屋读书学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全军英模事迹,以习主席立德树人、为战育人重要指示精神为宗旨,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让学员们以优异的表现奔赴军营。英雄精神永不褪色,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常态化,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全体学员一致表示,要将此次研学参观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军事训练和技能实践, 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军重任的新时代技术尖兵!


责任编辑:马明
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传承红色基因,3月27日,国防教育学院全体师生参观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通过实地研学、缅怀英烈,汲取奋进力量,筑牢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