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 | “青年说”理论宣讲③|肩扛民族重任 心铸国家栋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进一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信念,不断强化履职能力,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推动思政教育贯穿发展对象成长,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为此成立“青年说”理论宣讲团,宣讲团成员由支部党员和发展对象组成。
3月26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在综合楼1633党员活动室开展了第三十五期“青年说”理论宣讲活动。本期宣讲由2021级预备党员刘星羽、2022级预备党员安晓雨担任主讲人,宣讲主题为“国之栋梁”。
宣讲伊始,预备党员刘星羽介绍了杜富国的英勇事迹。1991年出生于贵州湄潭的他于2010年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2015年主动请缨参加边境扫雷行动,三年间出入雷场千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险情20余起。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麻栗坡县执行扫雷任务时,为保护战友艾岩,他在排查加重手榴弹时突遇爆炸,用身体挡住冲击波和弹片,导致双手和双眼严重致残。伤后他以顽强意志康复治疗,坚持学习播音、完成大学学业,并重返部队担任播音员,宣讲传递“让我来”的精神力量,并先后荣获“八一勋章”、“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代楷模”等荣誉,他那句“你退后,让我来”的生死抉择,诠释了新时代军人的使命担当,被誉为“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排雷英雄”。
预备党员刘星羽宣讲
预备党员安晓雨介绍了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扶贫之路。黄文秀,这位从广西大山走出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毅然选择逆向而行——放弃大城市优渥工作,回到家乡百色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驻村一年间,她翻山越岭遍访贫困户,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让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10倍。2019年6月17日,年仅30岁的她在暴雨夜冒死返回工作岗位,将生命永远融入了这片她深爱的土地。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所写:“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她用短暂而璀璨的生命,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担当,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的榜样力量。
预备党员安晓雨宣讲
宣讲团成员认真做笔记
宣讲点评
组织委员朴晟昊在聆听了预备党员刘星羽和安晓雨的宣讲后,对两位预备党员的宣讲给予认可并做出了细致的点评。他表示,在以“国之栋梁”为主题的青年学生演讲中,两位同学通过详实的内容和丰富的素材,准确提炼了时代楷模的核心精神,但仍存在改进空间:一是未完全脱稿;二是PPT文字量过大且视频素材与主题贴合度不够;三是演讲节奏的抑扬顿挫需要加强。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宣讲,能以国之栋梁为榜样,传承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锤炼专业本领,筑牢理想信念基根。
组织委员朴晟昊点评
通过此次“青年说”理论宣讲的学习,全体成员加深了对持之以恒的科学奋斗精神和爱国为民的“赤子精神”理解。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进一步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凝聚强大发展合力。学好党的创新理论,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