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红色经纬网:三维融合打造学生社区党建生态圈
一、背景意义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社交的核心场域,是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阵地。我校立足学生社区建设实际,创新打造“立体化+浸润式+协同化”三维融合模式,通过组织下沉、资源整合、服务升级,形成党建引领下学生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有效破解传统党建工作覆盖面不足、育人载体单一等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立体化”党建组织体系
1. 三级组织网络。建立“社区党委一社区党支部-楼层党小组”三级架构,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委(名称:明德社区党委),明德社区党委隶属于学校党委,“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学生社区党委下设9个功能型党支部,党支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党小组。
2. 双导师制培养。配备“思政导师+成长导师”,校院两级负责同志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建立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机制,体察学情、关爱学生、释疑解惑,及时解决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带头给予学生具体且实际的关爱。
3. 党员先锋工程
成立党支部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五个一”责任制(联系一个寝室、帮扶一名同学、组织一次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提交一份报告),建立党员积分考评系统,将社区服务纳入发展考核指标。在学生党员带领下,社区学生自治参与到位,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建设理念。
(二)创新“浸润式”思政教育载体
1. 红色文化空间矩阵。打造“三廊五室”主题空间:党史长廊、榜样走廊、传统文化展示区。建设党建书吧、VR体验室、谈心谈话室等功能空间。既提升了学生社区党组织标准化水平,做到规范化建设,也是满足支部党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组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年均接待学生0.8万人次。
2. 项目化实践平台。在各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指导下,由公寓辅导员组织设立“党员服务超市”,开发学业帮扶、心理疏导等9类服务项目,组建“建科励志宣讲团”开展理论宣讲14场,孵化“净化社区环境先锋队”等实践项目4个。
3. 数字化党建平台。开发“宿说明德”微信公众号,“明德一站式社区”社区平台,设置微党课学习、组织生活记录、志愿服务预约等模块,上线“党史知识闯关”游戏,日均活跃用户达1200人次。
(三)建立“协同化”运行机制
1. 五方联动机制。构建“党委统筹-学工牵头-后勤保障-院系协同-学生参与”运行体系,设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累计解决寝室改造、设备配备等问题24项。
2. 动态评价体系。制定《学生社区党员表现评估细则》,从理论学习、服务时长、群众评议等6个维度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直接挂钩。
3. 资源保障方案。每年单列党建专项经费20万元,建立100㎡共享活动空间,配备专职党建辅导员17名,组建由45名专业教师构成的学业导师库。
三、实施成效
(一)组织活力显著提升
社区党建活动丰富,学生积极性高,社区活动参与率达78%,“党员寝室”挂牌率达100%,社区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65%。
(二)育人实效持续增强
涌现出省级大学生5人、省市级优秀志愿者8人,培育挑战杯红色专项10余项,学科竞赛累计获奖98人次,社区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超1.2万小时,学生满意度达98.6%。
(三)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形成“明德匠新”“书记面对面”等6个特色品牌,接待省内兄弟院校调研3次,相关经验被“吉小思”等媒体报道2次。三维融合模式通过将党建扎根学生社区生活场景,使思想政治教育具象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评价的实践行动,真正实现了“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后续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将持续完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新时代高校党建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