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新学期首次科研工作例会

3月4日,学校在图书馆七楼会议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首次科研工作例会。学校主管科研副校长主持会议,各院(部)负责人、科研工作分管领导及科研处全体成员参会。
会上,各院部主管科研领导围绕学校科研工作要点,汇报了2024年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并介绍了2025年的科研工作计划。各院部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跨学科合作,力争在重大项目申报、高水平成果产出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科研处处长李丹丹针对2025年度科研任务进行了部署,并阐述了科研任务的分解,讲解了指标分解的原则、方法及权重分配的具体考量。
主管科研副校长对年度科研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推动AI技术应用。学校将推动AI技术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将研究内容与AI技术结合,探索AI技术的应用场景。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各院部需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在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中探寻需求、解决问题,将企业实际问题凝练成科研课题。三是推进社科项目突破行动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行动。力争我校省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同时,需不断强化对青年教师科研素养的培育,激励青年教师主动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以此全面带动并提升我校整体的科研实力与水平。四是开展科研水平提升工程。学校将大力支持高水平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各院部应早准备、早谋划,持续提升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申报质量,扎实开展“三读一跟踪”(学院、主管部门、专家三轮审读,科研主管部门全程跟踪服务)工作体系,动员院内高级职称教师充分利用此次机会,争取高层次项目的立项。五是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行动,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各院部应积极筹备,谋划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要把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各院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等工作结合,切实发挥学术交流活动实效。六是深化开展服务地方能力提升行动。学校将与宽城区成立“宽城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中提升创新驱动效能和服务地方能力。七是继续推进“智慧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建立,全面推动智慧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