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传承】聚焦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 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09 17:04:05

近日,我校老隆师范学院院长杜伟祥副教授主持申报的科研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金花朝戏”作品及传播途径创新团队》荣获2024年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创新团队)立项,这标志着我校作为知识、创新高地,在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花朝戏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稀有剧种,承载着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花朝戏在探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2006年5月20日,花朝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杜伟祥带领的创新团队共有13人,其中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4人。团队的专业结构合理,成员由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和客家文化研究人员组成,并邀请了花朝戏传承人加入指导和创作,涵盖了表演、汉语言文学、动漫、客家文化等专业领域。团队成员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研究能力,共同致力于花朝戏的理论研究、剧本创作、表演创新及动漫制作等。

近年来,杜伟祥副教授带领的“紫金花朝戏”非遗创新团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多样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使大学校园成为“紫金花朝戏”非遗传承发展新阵地和主阵地,从“课程—表演—研究—辐射”四个维度,深度探索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承发展路径。2018年,杜伟祥及其团队启动客家文化研习与传承项目,设立“花朝戏”传习班,组建花朝戏学术研究中心,建设“河源花朝戏人才培养公共实训中心”,致力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新方式,为传承地方文化锚定前行。整合校内资源,与河源市文化广电新旅游体育局、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河源市文化馆共建“五位一体,四个共同”的联动工作机制,从政策、资金、人力、物力为“花朝戏曲进校园”保驾护航。近年来多次与河源市文化广电新旅游体育局、河源市教育合作开展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参演由河源市政府举办多种系列文化活动。

近五年,杜伟祥副教授及其团队主持立项省级以上课题9项,发表论文14篇,出版著作3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6项,专利2项。团队不仅重视科研,还注重人才培养和作品创新,通过花朝戏选修班、社团将创新成果转化为艺术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22年9月,《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花朝戏》纳入我校科研社科平台建设项目,列入学校“双高建设”任务。2022年10月,国家非遗花朝戏与学校美育工作结合,荣获2022年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2022年11月22日,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体函〔2022〕35号文件,学校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单位。杜伟祥副教授及其团队依托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致力于创作具有思想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花朝戏作品,并通过创新传播途径,使花朝戏被更广泛的群体所认知和喜爱。

花朝戏演出剧照

花朝戏选修班与东莞非遗演出队伍开展交流演出

花朝戏文创作品孵化中心揭牌仪式

2022年11月22日,我校凭借“紫金花朝戏”项目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传承基地建设单位

团队成员骆斯琴《文化自信视域下紫金花朝戏在高职院校的传承与创新》荣获2022年广东省高校美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接下来,杜伟祥副教授及其团队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深化花朝戏的传承教育研究,推动花朝戏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魅力。同时,团队也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创作更多的非遗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推广客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共同为河源市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袁雪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日,我校老隆师范学院院长杜伟祥副教授主持申报的科研项目荣获2024年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创新团队)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