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之十二】聚焦根本任务 聚力关键课程 培根铸魂育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思政课主渠道地位,创新思政育人模式,从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推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铸牢立德树人根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优化顶层设计 汇聚立德树人合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严格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和《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完善机制保障,强化资源支持,高位布篇谋局,出台了《中共黄山学院委员会 黄山学院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黄山学院委员会“新时代铸魂工程”实施方案》《中共黄山学院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条件支持。
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列入校级重点学科,逐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条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院建设。校领导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制度化、常态化。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校领导每学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具体问题,确保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建设中的优先地位,凝聚全面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聚焦“五显四化” 抓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学习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五显四化”把握思政课的属性定位,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凸显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养成教育,着力提升学生道德与法律的践行能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凸显世界观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凸显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提升学生力行报国能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凸显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凸显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教育,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以“四化”(理论教学专题化、网络教学常态化、课内实践主题化、课外实践课程化)深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效。
在“五显四化”的定位指引下,专题化教学和网络化教学成效显著,完成“近代徽州历史教育”专题教育教材编纂,荣获省级专题教学案例二等奖1项,省级智慧教学大赛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12项,建设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金课”1门。
课内实践主题化、课外实践课程化相融相促,每门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品牌。“德法课”微视频创作,“原理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纲要课”口述史调研访谈,“概论课”杨业功纪念馆现场体悟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深化了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文化修养、道德品质,有力促进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统一,增强了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拓展社会课堂 彰显立德树人影响力
秉承和弘扬徽州教育先贤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开设“行知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我校思政实践教学进一步推向规范化、常态化,打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模块、新阵地,切实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推向新台阶。自2015年首期“行知课堂”开班以来,已成功举办8期,参与学生600余人,实践足迹遍布黄山市内各个乡镇,调研主题涉及乡村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美好乡村建设、农村法治建设、大学生村官调查等。学生撰写的调研报告在第二届徽学学术大会主题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5项。2022年,“行知课堂”获批黄山学院第二届“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立项。
“行知课堂”受到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安徽青年报、市场报、黄山日报先后大篇幅报道“行知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徽省教育厅网站多次报道并转载活动新闻。2023年第八期“行知课堂”更是受到安徽新闻联播、黄山电视台市民热线栏目的专题采访报道。各类媒体在报道中普遍认为,“行知课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思政实践教学的鲜亮品牌,推动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实践。
加强队伍建设 夯实立德树人学科根基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双带头人”团队,把党性修养与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提升紧密结合,努力打造政治忠诚、师德过硬的师资队伍。
坚持集体备课、听课互评,实施教学达标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前往福建进开展农村建设考察与红色文化教育学习,鼓励思政课教师贴近实际、贴近时代、深入基层,丰富教学内容,吸收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实效。组织教师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培训、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优化课件培训等各类培训600余人次。
学院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为重心,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近五年,在师德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1项,省(市)级、校级科研项目31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论文75篇,其中CSSCI、SSCI13篇,光明日报理论版2篇;获得安徽社会科学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社科联征文二等奖3项;荣获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模范教师等荣誉8人;获得省级、市级教学比赛奖项12项。教师们积极促进学术研究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渗透,拓展思政教育的高度和深度,以仁爱情怀关爱学生,用深刻的学理思想和宽广的视野影响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新时代 新思想 新青年”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
汇聚育人资源 提升立德树人协同力
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格局。与各二级学院协同发力,发挥各门课程的隐性育人作用,开展“双思政 双融合”主题教学沙龙活动,不断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协调、开放、共享。18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深入二级学院担任思政班主任,推动日常思政教育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构建我校思政课立体化育人新格局,在实现立德树人协同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五年,获批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10项。
携手闽浙赣三省边际应用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山市教育局、祁门一中、百鸟亭小学、育才学校、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徽州文化博物馆等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参与黄山市“青悦童心 共享阳光”大学生志愿者课后服务项目,为市中小学提供思政类课程服务24次。作为牵头高校与黄山市教育局联合申报并获批2023年省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立项。充分发挥黄山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基地作用,组织志愿者赴百鸟亭小学开展“徽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推深做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紧扣学校中心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固本培元、凝练特色、守正创新,在党建引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同党和国家同向同行,同学校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