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韩山师范学院黄景忠教授作《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讲座

来源:韩师中文 发布时间:2025-03-29 20:20:56 叶思言

3月18日晚,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 《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周录祥教授主持。师生两百余人共同沉浸在这场关于母语教育与精神传承的思想盛宴中。

黄景忠教授通过三个问题来贯穿本次讲座,由表及里,深入探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关于何为人文的问题,他拆解了人文一词,指出人是不断通过教化、塑造、培养来使一个人达到理想的人性和高尚的境界的过程。他详细阐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其包含人性、理性和超越性这三个元素,具体体现在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与自我的关系,抽象概括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上,黄景忠教授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这不仅要认识和掌握外部世界的规律,还要认识和提升自己。黄景忠教授通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具体为师生们一一阐释语文的核心素养问题。在语言运用中,他化用海德格尔的名言提出“语言的本质不是工具性,而是存在性”,进一步说明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在思维能力上,他将思维大致分为分析性思维和想象性思维,并指出文学的思维方式是“我建立我的生命跟世界万物的存在相联系”,并由此提出文学是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文学观。他还通过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叶普图申科的《幼儿园》,以及歌手李健的作品《心生明月》进行分析,生动具体地阐释了文学观是怎样建立生命共同体的。在文化自信上,他通过对比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因产生于特定自然环境,塑造出不同的精神文明。在阐述的过程中,他形象地将中华文明比作一棵大树,每个人就是树上的枝叶来体现“没有国哪有家”的观念。而把西方文明则比作一片森林,体现出西方人追求独立自由的观念。在审美创造上,他认为美最重要。通过举例周作人的《乌篷船》来分析行的美,进一步强调要用非功利的状态生活工作,要将注意力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才能更好地达到美的境界。

最后,对于AI时代的中文教育,黄景忠教授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下,人品和审美是最重要的。他进一步阐明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的很多功能,会挤占人的存在空间,但技术无法代替情感追求与审美体验的需要。同时,从中文教育的三个转变入手,他认为中文教育需要改革。一是中文教育将由强调专深转变为追求广博,跨文化、跨学科素养的培养会成为潮流。二是中文教育将由原来的重视阅读转变为重视写作——应用写作、创意写作。三是中文教育将在AI赋能与人文守护中持续发展。讲座最后,黄教授指出诗歌是开展大学生美育的重要载体,诗歌写作训练是创意写作的主要途径,并强调文学院应该守护诗歌教育的传统。

周录祥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他指出,这是一场扎根教育现场的学术反哺,是一次直面时代命题的思想突围,更是一簇照亮未来教育的薪火。整场讲座下来,黄景忠教授不仅为在场师生深刻地分析了语文教育的核心体系,也更好地引导我们在面对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人文学科该以何种姿态塑造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场讲座使在场师生共同感受到了中文教育的魅力,也让我院全体师生以今日之思为起点,在语文教育的田野上继续深耕。

END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采编 | 叶思言

拍摄 | 李晓敏、凌幸怡

排版 | 凌幸怡

初审 | 李晓敏

复审 | 吴亚南

终审 | 周录祥

责任编辑:陈敏萍 钟宛芸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3月18日晚,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 《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周录祥教授主持。师生两百余人共同沉浸在这场关于母语教育与精神传承的思想盛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