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社区风采展示:文化社区| 党建+文化 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4-29 20:41:13 夏文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第五临床医学院以“医韵之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聚焦党建引领与文化育人双核驱动,探索医学特色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的育人新路径。通过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构建医学人文育人平台、创新“家文化”实践载体等举措,打造集思想引领、专业成长、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社区育人共同体,形成“党建铸魂、文化润心、医学塑形”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案例背景

在新医科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学院依托医学教育优势,针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碎片化现象以及专业实践与人文素养结合不够紧密问题,积极推进“医韵之家”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红色基因、医学精神与“家文化”理念互促互融旨在解决学生社区育人资源分散、协同效能不足等问题,构建“党建+文化”双轮驱动的医学育人生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

二、主要做法

党建引领:筑牢红色根基,凝聚育人合力

 1.强化组织保障,夯实红色堡垒

成立社区建设委员会,完善功能型党团组织,发挥社区建设委员会领导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以“三知”先锋为载体,开展“党员团员接力讲”,通过讲理论、讲医考、讲医德、讲科创等系列活动,聚焦师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师生关切,党员团员骨干率先垂范,成为育人体系的神经末梢”和“活力细胞”。

 2.践行“一线规则”深化红色治理

落实领导干部“五个一”机制(每周一次社区走访、每月一次思政课堂、每学期一次座谈会、联系一个班级、结对一间宿舍),推动管理力量下沉。创新“枫桥经验+网格管理”,建立“党委—辅导员—学生党员—寝室长”四级联动机制,2024年,学院累计解决学生急难问题30项,全年化解矛盾隐患22起,覆盖全员。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文化育人:厚植医学人文,涵养家国情怀

 1.传承医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依托“三知书社”社区讲堂、学生成长驿站、沙龙活动室等空间,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邀请学业导师、临床医师开展专题讲座,分享宝贵经验;定期开展临床见实习汇报会,梳理知识要点,分享临床见闻,交流见习体会;举办“大学生西医临床医学技能竞赛”,培养临床思维。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医学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医学的深厚底蕴与崇高使命,助力其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开设“天使课堂”“助医零距离”“爱心病房”“儿童生命健康体验馆”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在服务中体会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医者担当,同时锻炼团队协作,凝聚社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构筑温情“家文化”生态

实施“成长陪伴计划”,组建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导师三队伍,2024年开展考研辅导、心理团辅等活动20余场,举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丰富社区文化,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社区文化品牌。

开设“天使课堂”“助医零距离”“爱心病房”“儿童生命.png

图片1.png

    三、初步成效

 1.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初步显现

2024年社区矛盾纠纷同比下降,学生诉求响应时效缩短至24时,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2.文化育人成效逐步提升

“天使课堂”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学生欢迎,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率95%,学生归属感较前提升,形成“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的良好局面。

四、经验启示

 1.坚持“铸魂”与“塑形”并重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需以党建引领为“魂”,以文化浸润为“形”,通过红色基因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同向同行。

 2.强化“协同”与“创新”双驱

整合学校、学院、医院、社会多方资源,创新“党建+文化”活动载体,推动管理力量、专业资源、学生组织协同发力,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生态圈。

 3.突出“温度”与“效能”兼顾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社区既有“党建红”的引领力,又有“医学暖”的感染力,更显“家文化”的凝聚力。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拓展红色育人场景,深化“大思政”格局,全面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阵地。


责任编辑:王庆云
党建+文化 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河南中医药大学不断探索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协调全校资源,全力推进大学生“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