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信社区37期读书分享会

来源:聚信社区学生之家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4-10 12:40:21 杨金美

在快节奏的生活浪潮里,我们似漂泊的舟楫,被信息洪流裹挟着不断向前。心灵在忙碌奔波中渐渐干涸,渴望一片宁静的港湾。此刻,不妨翻开一本书,让思绪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而当众人围坐,分享那些触动心灵的文字时,思想的火花便会绚烂绽放。

今天,这场读书分享会,正是我们在喧嚣尘世中寻觅到的一方精神桃源,在这里,我们以书为媒介,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与同好者共鸣,开启一场深度的灵魂交流。

为了更好营造书香社区的良好氛围,感受那些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聚信社区在4月2日晚上7点半到8点半,于党团活动室举办了第三十七期读书分享会。这次活动由杨蕓合同学负责主持,共有30余位同学的热情参与。

01

老师致辞

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如掘泉,源头活水不断,方能滋养心灵;知识源于书本,智慧却需实践。在书海中汲取智慧,在生活中践行真知,方能成就充实人生。人类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离不开书籍的力量,离不开千百年来我们对于知识的崇尚。与智慧同行,当品世间诗书,充盈内心。

品读书香,当有“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的全神贯注。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苏秦,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从那时起,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常常读到深夜,与明月作伴,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可书的魅力让他沉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从那以后他每天晚上都用此方法监督着自己,疼痛是短暂的,读书带来的充实感充斥着他的内心深处。

品读书香,当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珍惜时光。把握读书时光,珍惜读书机会。古有屈原洞中苦读,他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最终成为一位伟大诗人。写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突出故事中人物对读书机会的珍惜至今。后有蒲松龄草亭问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文笔生动流畅,内容丰富多彩,所看之人无不称赞。

21.jpg

02

读者分享

                    46栋324 23环设2班王善

《生命是一树花开》让我懂得,自由梦想,同路的人最重要。走到天涯海角都不再孤单,那是因为你找到了同路人。我们都强调必须要独立,也都需要人陪。这恰恰说明,同路人的重要性在于,在自己充实自由的路上,给予彼此温暖,共同对未来抱有希望。

爱与生命有关花开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爱与生命有关,你遇见的每一个人,也许就是这场人生中一个最美丽的“花朵”。即使曾经遇过坎坷和荆棘,它们的体验最终随着时间想起,渐渐地就化为了一份向往和珍贵记忆。

42.jpg

                  101栋1230 22数媒2班蔡慧娟

《活着》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会为生活中的琐事烦恼,为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与福贵相比,我们所经历的困难微不足道。生活中固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有福贵般坚韧的精神,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

这本书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不应轻易放弃。福贵的故事是无数普通人生命的缩影,他们在苦难中砥砺前行,用顽强的生命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对生命的深刻叩问。它让我懂得,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胜利。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苦难,我们都应像福贵一样,心怀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只有活着,才有无限的可能 。


43.jpg

                     46栋428 23音表专2班吴阳

《文城》书中的林祥福,为了寻找不辞而别的妻子小美,背着女儿和全部身家南下。他在溪镇扎根,经历天灾人祸,遭遇军阀混战、土匪肆虐,却始终坚守对小美的承诺。余华用细腻的笔触,将清末民初的社会乱象生动展现,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生命如风中残烛般脆弱。

可即便如此,书中也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林祥福与陈永良一家相互扶持,共渡难关;田氏五兄弟对林祥福忠心耿耿,千里奔丧;溪镇女人们用乳汁喂养林百家。这些温暖的情义,在黑暗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


44.jpg

                 48栋428 24会计12班杨宇航

读马浩天的《反内耗心理学》,像是为心灵打开了一扇窗。书中深入剖析精神内耗,让我明白过度敏感、自我怀疑等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它教会我识别“讨好型人格”陷阱,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积极自我暗示取代负面思维,如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重塑信心。

面对焦虑时,书中的正念训练和情绪管理法尤为实用,让我懂得专注当下,不被过去错误与未来担忧困扰。读罢此书,我开始试着以更宽容的心态看待自己,减少内耗。这不仅是一本心理学读物,更是指导生活的实用手册,助我在对抗内耗中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力量,以更轻松的姿态拥抱生活。

2.jpg

                  101栋219 22电商2班胡欣

读完《我胆小如鼠》,心里像压了一块潮湿的棉花,沉甸甸地透不过气。杨高数着挨打的次数时,我仿佛看见无数个自己——在生活的暴风雨里,我们也曾这样卑微地数着日子,盼着苦难快点过去。

那些刺骨的句子,"我的恐惧是一把刀",何尝不是我们深夜辗转时的独白?我们都在某个时刻当过"杨高",把委屈咽下去,把愤怒藏起来,最后连自己都相信了"是我太胆小"。可余华偏偏要撕开这层自欺欺人的纱布,让我们看见:有时候,活着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

正是这份对痛苦的敏感,让我们依然能为他人的苦难落泪,依然能在绝望中辨认出温柔的光。这或许是余华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在认清生活的残酷后,依然选择不变成野兽。

41.jpg

03

春日出游指南

六位分享者以书中智慧为经纬,编织出独特的阅读画卷。当易航天捧起《毛泽东选集》,"未见坏事不学坏"的箴言在时光中回响,将苦难淬炼成人生铠甲;胡欣细读《我胆小如鼠》,用温柔笔触描摹生命褶皱,让脆弱与和解在成长中共生;王善解读《生命是一束花开》,带我们领略未达终点的绽放之美;蔡慧娟透过《活着》的浮世绘卷,以福贵的沧桑人生诠释生命的韧性;杨宇航借《反内耗心理学》破茧,在知行合一中重获心灵自由;吴阳携《文城》远行,在虚实交错的叙事里叩问存在的真谛。

这场思想碰撞可凝练为三重境界:与文字共鸣,同智者对话,向生活致意。当书页间的悲欢穿透时空,当哲人的智慧烛照现实,阅读便不再是单向汲取,而成为生命能量的转化场。好书如春水,独饮终枯竭,共济方长流;经典若繁星,孤赏难成辉,交映始生光。愿每段阅读旅程都能播撒三两粒思想的火种,孕育四五分生命的觉醒。正如古语所云:"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让我们带着书中馈赠,在现实疆域里拓印更辽阔的精神版图。此去经年,愿书卷常伴,照见天地,更照见那个不断生长的自己。

分享会总结


品读书香,当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积极态度。西汉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后来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发现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所以,处境不是借口,创造机会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一杯香茗,几卷传记,犹如明亮的灯,点亮双眼。“万卷长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风月俏人,细水长流。多读一书,多受一益。揽朗月清风,拈花一笑,走入书的世界,让墨香渗透灵魂,通过阅读让人生充满书的诗意!

责任编辑:朱梦洁
聚信社区在4月2日晚上7点半到8点半,于党团活动室举办了第三十七期读书分享会。
湖南信息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现有师生员工2万余人。2021年经湖南省教育厅等部门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